难度:    题型:   

 排  序  方  式       
试题篮试题分布情况

  • 难度: 使用次数:125 入库时间:2012-11-25
    来源: 浙江省宁波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历史).doc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68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此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据刘玉安《福得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主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得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设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06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1届浙江省宁波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测试卷

    下列各项中,导致下图所示的社会秩序动荡的经济原因是      

          A.百姓税负沉重.大量农户失地

          B.屡次禁海.外贸中断

          C.政府转嫁战争赔款负担

          D.外援断绝.物价暴涨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08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1年5月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解决方式不尽相同。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这一议题,也是广大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 孟子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及时除草)。……彼(秦楚国执政者)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秦楚国执政者)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依据材料一概述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并指出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2)依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并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   关注民生,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位于甘肃的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

    材料四   下图为定西丘陵沟壑的治理开发示意图

    3)定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4 定西市不仅利用径流聚集工程蓄积雨水,而且各家各户的农民还修建了许多地窖蓄水,这说明该地的降水具有什么特点?

    5)当地农民的这种治理开发模式有哪些好处?

    材料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千百年来的美好夙愿,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在党和国家的努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根据我国商品房价过高的状况,我国提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在发展高档商品房的同时,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形成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和住房需求的相应的住房体系。

    材料六 2007824,《济南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出台,1211首批经济适用房开始认购,1215《济南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2008--2010年)》公示,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动接连不断。毫无疑问,首批经济适用房的认购揭开了济南市住房保障体系新的一页,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应看到,首批经济适用房的销售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204套房仅91套被选走,113户放弃选房。据悉,这些家庭无奈放弃经适房的原因有三:户型不佳、贷款难和经适房小区交通成本太大。同时,廉租房也存在物业费较高,住户难以承担等问题。

    6)材料五、六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7)结合材料五、六分析,党和国家的上述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89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2011学年度江苏省盐城中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3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贤人的治国思想。

    2)依据材料二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何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19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中国由“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的演变》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小组成员收集到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清朝时期,各地府、县学堂均设“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卧碑,卧碑中镌有如下禁令:“……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二

    “律以今日文明社会之组织,宗法制度之恶果,盖有四焉:一曰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一曰窒碍个人意思之自由;一曰剥夺个人法律平等之权利;一曰养成依赖性,戕贼个人之生产力。”

    ——陈独秀《东西方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

    丁聪的时政漫画

    材料四

    “第八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供给必需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第八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如果要研究“臣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区别,研究小组可以从材料一、二中提炼哪些信息?

    2)研究小组想利用丁聪的漫画作品,探究那个时代的人权状况。请你为小组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简洁明了,字数不超过150字。)

         3)在中国由“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转变过程中,19451954年是一个重要时期,如果要补充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演变情况,你将选择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理由。

           4)研究性学习要注重总结历史规律,从中国由“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演变过程,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12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年级一模模拟(三)文科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夫以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农夫之所为,而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稻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794年)

    材料二: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知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三:

    材料四:100年来中国大陆乡村建设…….第三阶段是1945~1978年,这一阶段的乡村建设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空前加强,遗憾的是经常走向极左,给无数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第四个阶段是19782003年,这一阶段的乡村建设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在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前提下准许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

    ——李昌平《回首乡建一百年,有待我辈新建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中期存在着什么严重问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唐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国民党“民生主义”的内涵和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哪一时期实施的土地政策?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土地政策是如何继承发展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

        4)材料四中说: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在第三阶段的“经常走向极左”,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第四阶段的“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两个阶段的乡村建设又有什么共同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国情而言,对民生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43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12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57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届天津市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六校联考试卷

    2008年中国两会,引起高度关注。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今年的中国两会凸显民生、民主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                       

    ——2006421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1)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主要产生于什么重要历史事件中?举出其突出代表两人。

    2)世界历史上,英国是最早走上近代化的国家。它不但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为世界提供了范例,而且在科学方面也提供了范例。1718世纪,英国是怎样在政治民主化和科学方面为世界提供范例的?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根据材料分别概述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材料五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六 1933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4)材料四的图片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5)材料五《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依据材料五、六,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6)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什么举措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作用。

    材料七   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28年前,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2006421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7)用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8)新时期,我国政府围绕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提出怎样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什么措施?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42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天津卷)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材料三

        1924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英国于l946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社会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五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报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自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材料六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量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l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42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1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8"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38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2011学年度福建省屏南、寿宁、周宁一中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联考文科综合

    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口,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2,4,6

     
           材料四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提出的为政思想和相应的施政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末年的民生现状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经济政策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太平天国政权的土地政策并说明其在当时无法实施的原因。

    4)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原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11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2011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材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54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1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学习历史通常需要研读史料、鉴别史实、比较归纳、理解感悟等过程。根据下列要求,回答与民生相关的问题。

    ☆ 鉴别史实

    ①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②汉朝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提出“存百姓”的思想,完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④北宋中期,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以上材料有2则与民生问题无关,请写出序号并分别说明理由。

    ☆ 办研读史料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决不是欧美所能及的。欧美为什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当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行了这法之后,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一切财政问题,断不至难办。现今苛捐尽数端除,物价也渐便宜了,人民也渐富足了。……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在这段材料中,孙中山提出什么主张?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

    ☆ 比较归纳

       3)建国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措施

    背景

    范围

    特点

    共同作用

    土地改革

    采用立法手段

    国家财经困难,投机商人囤积居奇,使物价暴涨,影响人民生活。

    上海等城市

    ☆ 理解感悟

       4)综合上述民生问题的材料,可得到哪些启示?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54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1届广东省潮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85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2011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8“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国、隋朝在救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61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2011学年度江西省白鹭洲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à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ù,冻)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

     ——《宋史》卷

    (及至宋)陂湖之利日脧(juān,减少)月削……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续文献通考》卷3

       1)作为史料,围绕自然灾害,材料一给我们提供了宋朝哪些主要信息?

    材料二: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国家确立福利制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这一制度的确立有何积极作用?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78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清朝至民国时期福建省家庭户数和人口数统计表(据《福建省志》制作)

    下表

    年代

    户数

    人口数

    清道光九年(1829

    3260217

    17339464

    民国元年(1912

    3012394

    15849296

    27年(1938

    2110839

    11894962

    34年(1945

    2366891

    11099364

             材料三:传统中国盛行的是大家庭观念,并十分注重祖先祭祀,但近代发生了变化。据1927年《学灯》编辑部的抽样调查,赞成完全采用传统大家庭制者仅占2%,赞成维持而加笃祖先祭祀者仅占145%,而赞成绝对废除祖先祭祀者却占726%。

    ——岳庆平《中国传统家庭与社会现代化》

             材料四:(家庭变迁)首先取决于该社会达到的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特定的财产关系,甚至不取决于它采用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西方社会以情爱为基础的小家庭,已逐渐被世界许多地方视为现代生活的要素。通过文化传播,源于西方的家庭理想已经成为促进第三世界家庭变迁的力量。国家对社会的改造直接或间接推动家庭变革,一系列涉及家庭的新法规得以实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简化婚丧风俗等宣传和教育,政府通过男女合校制以普及教育的努力,使年轻人摆脱了家庭,有了更多接触异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更大的恋爱自由。

    ——摘编自Martin·King·Whyte《中国城市家庭生活的变迁与连续性》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和家庭规模的实际状况。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家庭观念有何变化?结合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影响现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其中,你认为哪个因素更为重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具体表现。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79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2011学年度开封市、焦作市高三年级联考文科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l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致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l0.6%。……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鼻句(wo hou)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五:由于历千年而仍其故的农工结合体因在近代收到的冲击程度不同,造成了不同区域间传统农业区域和商品化农业专业化区域的同时并存。在小农经济一统天下的传统农业区域,城乡间的联系和互动性差,乡村对城市产生的推动力小,城市对乡村产生的拉力也弱,故而城市与乡村均发展缓慢。

    ——带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渐北农村经济变迁》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3)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经济原因。

    4)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难度: 使用次数:142 入库时间:None
    来源: 2010-2011学年度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0年“两会”关注最多的焦点问题依然是民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收入分配到“三农”问题。公平、公正成为两会的热点词。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历届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当收成时……(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实践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34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120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1110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思想观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不能真正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