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O分)
材料一 欧盟是全球最为成熟、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城经济一体化组织,经历了长期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联合,走向统一。欧洲联合思想萌发于中世纪,长年的战争使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和睦统一的欧洲。据说最早系统提出欧洲联合思想的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随后,卢俊、伏尔泰和康德也提出过欧洲统一的设想。但直到19世纪,欧洲联合还只是梦想,到了20世纪,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摧残和创伤。欧洲领导人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长时间避免战争,只有统一才能享受太平,于是有了欧洲一体化。
——摘编自赵晓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改革》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深化与扩展,铸成了当今世界上一体化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合作集团。欧洲一体化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政策的确立与实施、成员的培育与吸收走过了艰辛、崎岖的道路,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第五次扩员是前进路程上的三块里程碑,标示一体化进展从以共同经济政策为主的组织提升到具有经济、政治与安全功能的联盟,再从次地区组奴扩充为泛大陆集团的三大阶段。
——摘编自邢骅《欧洲一体化风雨兼程五十载》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原因(8分)
(2)举例说明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有哪些重大的事件?(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的影响(6分)
10. 2009年9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64 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请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B.全球性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8.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达到51.9%,英国将不再是欧盟成员国。然而,在英国公投结果公布当天就有人在英国议会网站发起二次公投请愿,随后的签名人数高达400万人,其中不乏许多原支持“脱欧”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脱欧宣告欧盟瓦解
B.公投暴露出制度的弊端
C.欧洲一体化不符合民意
D.欧盟内部存在尖锐矛盾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具特色的国际组织相继成立。下图所示国际组织的共同特征是( )
A. 主要成员国鼎力支持 B. 倡导建立政治合作机制
C. 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D. 区域市场一度迅速发展
12.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建立。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10.“1944年6月30日,孔祥熙率领一个9人代表团与其他43个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在这里相聚。当时,整座森林被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封锁起来。”这次“相聚”的直接结果是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推动了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19分)
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 到50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四 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的演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4分)
(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4分)根据材料四思考,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 1分)请说明理由(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21.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
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 ②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③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强调欧共体“用一个声音说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9.“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D.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17.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25.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 )
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
B.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24.旗帜折射出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旗帜能够体现区域一体化的是( )
二、非选择题:
26、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商业革命”有哪些表现?(6分) “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及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6分)
材料二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6分)
材料三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过去就是、如今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强国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
——马丁·沃尔夫《金融危机再至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1973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注:+为顺差,-为逆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1)简述《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和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何变化?(4分)
(3)这些变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趋势有何影响?(4分)
(4)依据以上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再也没有下一次”成为可能?(4分)
39.世界贸易组织是 ( )。
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B.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组织
C.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D.以知识经济为载体的多边贸易组织
38.下图是美国儿童和非洲儿童照片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37.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英语词汇,如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Chindia(中印)、Chimerica(中美国)等。这表明( )。
A.中国对外实行广泛的结盟政策 B.中国专注于亚欧之间的经济合作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家间合作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35.下列各项图标所代表的区域经济组织中,有中国参加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