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19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材料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一个自下而上、符合市场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占1/3。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用史实概述我国自唐朝至清朝前期开发西南的主要方式。

2)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在中国近代救国救民、探索民族独立的进程中,西南地区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材料二:(如下图)

3)图中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西向东输送的是______

4)近年来产业向粤北转移,如图中所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泛珠三角区域西南部除地质灾害外,旱灾也较为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200463日,泛珠三角区域的内地9省区政府行政首长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

5)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9+2”--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合作的意义。

6)这种区域合作的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解题思路:本题以泛珠三角这一重要的区域经济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政治、历史、地理相关学科的知识点。第(1)(2)题从历史角度考查我国古代开发西南的主要方式和近代西南地区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解题的关键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第(3)(4)题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识记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具体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西电东送、工业区位变化发展、旱灾等考点。泛珠三角西南部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径流下渗严重,易形成干旱。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对9+2--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合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概括的知识点既要源于材料,又要突破材料,力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分析。第(5)题要求考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概括出这种合作的经济意义。第(6)题关键是从前两题中得到启示,再就是从对这种合作的评价中得到有效信息。

答案:(1)方式:行政管辖,如元设云南行省、明清改土归流;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册封南诏王皮罗阁为云南王;推广生产技术,加强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唐朝有不少汉人工匠在南诏传授技艺;平定叛乱,如清政府平定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

2)太平天国运动首先从广西爆发;护国运动首先从云南开始;邓小平在十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长征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使革命转危为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水电

4)粤北地价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  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径流下渗严重

5)①有利于优势互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香港、澳门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具备世界竞争力,广东拥有强大加工制造能力,内地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②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种合作模式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加上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又形成了一个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并向东南亚腹地辐射。③有利于促进港、澳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6)①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9+2--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合作能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既有利于内地省区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港、澳经济的繁荣。②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9+2--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合作是一个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
类题推荐:
未分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1.

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82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农业丰收,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近二百吨。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造成的。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的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工具将被没收,本人被判处徒刑。另一方面,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

第二年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的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爱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特别严重,19527月至19536月,国家收购的粮食比供应的商品粮少了20亿公斤。1953年夏,因自然灾害,夏粮减产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35亿公斤,粮食形势更加严峻。

 
 材料三:“农民在用餐中也谈论生产承包合同的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苏、中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中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相同目的。

2)中国的农业集体化在过程上与苏联有何不同?其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3)苏、中农业集体化造成了哪些相同的问题?

4)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共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并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中国当代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未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肝肝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