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2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练习26881
2012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练习26881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2-05-23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2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福王被俘,而李自成也已败亡,多尔衮以为大局已定,于六月十五日降旨“尽令剃发”,并宣称“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江南士民大愤,江阴、嘉定、无锡、宜兴、常熟等地因反剃发遭到清军野蛮屠杀。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中国甲午战败之后,有识之士认识到移风易俗对改变国家政治的重要性。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谭嗣同大声疾呼,中国最急迫的事情莫过于改变长发蓄辫,实行西方的半剪式。康有为则批评蓄辫造成生产、生活、作战和外交等方面的不便。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剪辫浪潮席卷了全国。1912年初,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全国下达限期剪辫令。至此,蓄辫的陋习被明令禁止,全国男子基本上剪辫理发。男子剪辫具有非常积极的政治意义,是对忠君思想、盲从意识的一次大扫除,标志着人民群众获得一些自由和权利。

——摘编自张云燕等编著《中国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推行“剃发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场”剪辫思潮的共同之处。

 

难度: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辛亥革命
使用次数:18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 1 )原因:稳固统治地位;增强民众归顺意识;加强国家一统观念 ;泯灭国内各族人民反抗精神。
(2)共同之处:兴起于民族危亡之际;鲜明的政治色彩;反对封建陋习;蕴含着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平等、自由等理念;促进了时人的思想解放。
 

 

2.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  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材料四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  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

——田玄《中国城审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  山东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许多大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济南与广州的中山路、青岛与上  海的民生路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认识袁世凯废共和复帝制的?(2分)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4分)

难度: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辛亥革命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解析:第一问回答中华民国在政治上贡献。第二问第(1)小问根据材料“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回答。第(2)小问从民族 危机和社会危机角度回答。第三问从材料“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获得认识。第四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发展范围有限性,且地域不平衡。材料五说明辛亥革命影响深远。

答案:

3.

(1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

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去三年多,“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并得以大幅度降低台海紧张,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支持。三年多来,我们与大陆签署15项协议,每一项协议都做到了“对等、尊严、互惠”、“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

                ——台湾地区总统、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100年国庆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6分)

 

难度: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辛亥革命
使用次数:17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辛亥革命和两岸关系的发展。(1)问关键信息是:“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2)问主要历史功绩结合所学可知。共同的努力也比较简单。(3)问角度不同,大陆是从统一大业,台湾是从两岸和平。共同纪念的原因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即可。

答案:(1)影响:开创了近代民族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的继续探索创造了条件。(3分,每点1分)

失败原因: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限制(1分)。

(2)功绩:国民党——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分)

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分)

共同努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1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分)(或实现两次国共合作。2分)

(3)角度:材料二从祖国统一的角度,材料三从两岸和平的角度。(2分)

原因: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或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分)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统一)。(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被称作“首义之旗”。分布与九轮角上下的18颗小黄圆星,代表当时内地18省人民,示意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前途光明。19126月讨论定为陆军军旗时,受到多数东三省籍的议员反对,因为十八星旗并不包括东三省,也不能代表全中国。先是有提议在旗中央加上一颗较大的黄星,以表示中国的统一。后又认为中央黄星大有侧重中央之意,忽视地方之意,中央黄星又改成与其他黄星一般大小,于是变成了十九星旗。但到了护法战争后,这面陆军军旗便未再使用了。

 

材料二  辛亥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1902

湖北革命先驱者吴禄祯,从日本留学回到武昌,在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

19031

湖北留日学生张继煦、李书城等撰写致国内同学书,鼓吹革命,极大地振奋了湖北学生界

19062

刘静庵、曹亚伯组织革命团体日知会,吸收新军及学生参加。

19064

同盟会湖北分会在武昌成立,余诚任会长

1910 616

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

1911 130

振武学社更名文学社,举蒋翊武为社长,主要通过新军各标营代表掌握武装,并创办《大江报》宣传革命。

1911 731

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

19119

四川保路运动转向反清武装起义

1911 924

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在武昌召开,讨论通过“起义计划”

1911 1010

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就义。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19111011

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

1911 1014

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

191110月中旬

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1911121

鄂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911 1225

各省代表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三  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反驳“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偶然性”时说,“武昌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历史并非由偶然构成。看待辛亥革命不能只局限在一两年内发生的大变动,而是要通过表面的变化看到内部的深层原因和趋势。恩格斯的一句话很好地阐述了这个观点: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

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星旗的设计和争论中所体现的思想。(4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冯天瑜先生的观点。(8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以小论文形式答题,200字左右)

难度: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辛亥革命
使用次数:14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解析:辛亥革命是今明两年考试命题的热点问题。本题围绕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点利用材料设计问题,解答时需要对材料有准确解读,对教材知识也要有认识掌握。第1问考查了湖北军政府铁血十八星旗反映的思想,可根据材料从大汉族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角度来进行回答。第2问以小论文形式论证冯天瑜先生的观点(“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偶然性”说法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酌情回答。

答案:

5.

18分)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资料整理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重要变化。(6分)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及失败原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2分)

3)材料三中“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指什么?(2分)概括17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2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3分)

难度:
知识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使用次数:13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解析:第(1)问需要对材料一进行分析、概括再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来回答,材料中主要阐述的政治制度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起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等。第(2)问需准确把握“自强运动”的概念,把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预备立宪”与自强运动紧密联系起来,本问考查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预备立宪”等知识点,第一次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其他可按照要求根据所学逐一回答。

第(3)问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小问,根据“‘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分析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第二小问,根据“17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制度这一提示分析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原因。第(4)问考查新时期的变化。第一小问,根据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第二下问,根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策、法制建设成果来回答。

答案:1)专制君主制确立(或取代等级君主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职业官僚制取代世卿世禄制。6分)

2)“自强运动”初期主要表现: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单纯引起西方技术而不改变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4分)

新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史实:戊戌变法:提倡学习君主立宪制;清廷“预备立宪”:颁布宪法,设内阁,仿行宪政。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6分)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思想家的宣传鼓动;议会在英国有较长的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

4)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2分)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3分)

本卷还有2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6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6
61.53%
偏难
10
38.46%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26
10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辛亥革命
12
46.15%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3.84%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1
3.84%
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2
7.69%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3.8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
3.8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
15.38%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
1
3.84%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
7.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3.8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卢小利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