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其他
>
其他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9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以来,人类长期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下图为《中国境内天然植被破坏示意图》。

1)图中三国至元明时期及西汉时期时期破坏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2)天然植被的破坏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     及西北地区的      

3)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的地区。从图可知,其天然植被遭到破坏主要在            时期。简析黄土高原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对黄土高原地形、土壤、农业及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4)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江南地区的天然植被是在什么时期遭到破坏的?并简要叙述其过程。

5)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图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西方学者古第在《历史焦点》一书中写道:300多年前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另一方面,刀耕火种、焚烧森林的现象仍未禁绝,这造成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由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ppm:百万分的单位)。

    6)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哪些因素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7)依据所学知识,说明1819世纪开始的两次工业革命如何造成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材料三   2008年年初,几场大雪降在长江以南,又逢严寒,形成几十年罕见的雪灾。过惯暖冬的南方各省份由于没有应对大雪的经验,在这场大雪的袭击下,几乎乱了阵脚。有专家指出:这场冰雪之灾是对全球气候异常响应的结果。

8)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异常灾害的产生及应对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材料四   气候的影响不光延伸到经济,气候关乎国家战略安全已成为目前中国气象界一个热门话题。我国虽有应用气象学的研究,但还没有专门的气象经济学。尽管我国气象经济正逐步走向市场,但商业性气象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使用气象信息指导生产的单位不普遍,二是气象服务品种单一,缺乏较强的操作性。西方国家已开发出种类繁多的气象指数,让商家如鱼得水。如德国啤酒指数:夏季气温每上升1℃,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量,此外,还有乘车指数、冰淇淋指数等,商家可据此提前确定生产营销计划。

9)运用经济学知识,为我国气象经济问天赚钱(即把气象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题型:简答题
知识点:其他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水土流失  荒漠化

3)西周   西汉 黄土高原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产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下降,泥沙淤积黄河河床底部,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悬河)。

4)从三国至元明时期。三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大批北方农民迁居江南,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例如吴国境内少数民族山越同汉族一起开发江南;

西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到南方,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南朝,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发出大量良田;隋唐宋元明各朝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以及政府奖励垦荒的政策,江南地区的天然植被进一步遭到破坏。

5)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人类对天然植被的破坏不断加剧。

6)矿物燃料的开采和使用;焚烧森林开垦荒地。

7)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蒸汽机的使用和煤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电力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发明,促使石油被大量开采和使用。

8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导致异常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应对异常灾害,我们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趋利避害;其次,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即树立科学生态价值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9)建议: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鼓励扶持气象经济的发展。

气象部门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与管理,不断开发新的气象服务产品,带动市场需求。

各类企业要增强利用气象资源的意识,更好地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与国外气象经济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气象经济行业的竞争力,确保国家气象安全。

=
类题推荐:
其他
难度:
使用次数:17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老公在读MBA,儿子在看NBA”;“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Google”。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同时又保持本民族特色的特点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成就最主要表现为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分)

4)“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俄国十月革命正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请概述它的世界意义。(3分)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制度和文明出现激烈的竞争,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列出美苏两国“冷战”的表现(措施)。(6分)

5)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2分)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其他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