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其他
>
历史杰出人物 “亚洲觉醒”的先驱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39
更新时间:2013-04-29
纠错
1.

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因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

    ——袁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坦率地说,如果不是以恶制恶而是耐心地与之抗争,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威胁、暴力和伤害一类问题。”

——甘地

(2)材料二中甘地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它对当时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这种思想主张在当今解决国际问题方面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三  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3)邓小平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了什么政策它是新中国哪一外交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历史杰出人物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孙中山图谋救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孙中山图谋救国的定义

人物简介: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翠亨村(今广东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其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之后转化成为后世常用的“孙中山”惯称。曾任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亦为三民主义思想的创建者。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 孙中山图谋救国的知识扩展
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上书李鸿章受挫,让他认识到清政府无可救药的反动腐朽本质,决心投身民主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
◎ 孙中山图谋救国的知识点拨

从“医人”到“医国”原因:

①民族危机的刺激;
②受西式教育影响;
③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孙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从“改良”到“革命”原因:

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

◎ 孙中山图谋救国的知识拓展

关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孙中山上书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上层统治集团的“虚实”,所以需要北上见李鸿章。其实他早已做好了颠覆清廷的准备。
第二种观点认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是因为他是当时识时务的要员,如果李鸿章接受上书,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都进行改革,那么也是挽救中国的一个方法。孙中山寻求的是一个改革的切入点。
第三种观点认为,孙中山在上书中提到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是很一般的改革要求,孙中山的思想是改良主义思想。
第四种观点认为,孙中山当时上书是既有革命思想又有改良思想。
第五种观点认为,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改造中国的一部分,但他对和平改革的认识太简单,不过上书是他革命思想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环节。

◎ 孙中山图谋救国的教学目标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2、了解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促进国共合作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体会孙中山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 孙中山图谋救国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2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10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杰出人物 “亚洲觉醒”的先驱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王小军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