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近代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91
更新时间:2017-04-06
纠错
1.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材料一 1792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清廷称“向闻西洋人用布扎腿”,对其“跪拜不便”表示理解,但仍劝说“叩见时暂时松解,俟行礼后再行扎缚”,最终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咸丰九年(1859),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在礼仪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及其影响。(1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外交发生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6)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答案】(1)原因:清廷,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儒家礼仪观念根深蒂固。(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自由、民主、平等等启蒙思想的洗礼;力求与中国实现平等外交。(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清廷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英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努力归于失败。(2分,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工作到正式设置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2分,言之成理即可)

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分,言之成理即可)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2分,言之成理即可)

=
类题推荐: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常磊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