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65
更新时间:2021-01-05
纠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日益频繁。从1930年到1990年,随着世界全新沟通的实现,空运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世界太小了这一广告语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历史背景:科学技术的创新;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意义: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全球自由贸易或推动贸易自由化;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详解】

1)历史背景:根据“1964~1965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要从科学技术的创新、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方面概括。

2)意义:根据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可从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全球自由贸易或推动贸易自由化;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等方面概括。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经济特区的创办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经济特区的创办的定义

经济特区:

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 经济特区的创办的知识扩展
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988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真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
◎ 经济特区的创办的特性

经济特区特色:

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经济特区最早出现在意大利。1547年,意大利在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设立“自由港”。以后其他国家相继出现了自由贸易区、自由工业区、科学工业区、保税仓库区、自由关税区、自由边境区、促进投资区等不同形式和特点的特区。我国特区和世界经济特区相比,具有的共性:
1.特区的经济性;
2.政策的特殊性;
3.特定区域的隔离性;
4.经济活动的开放性。
我国目前有5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特区、珠海特区、汕头特区、厦门特区和海南特区。

◎ 经济特区的创办的知识对比

首选深圳等4个地区举办特区的原因:

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面对台湾。
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五是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国务院决定将“出口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的原因:

197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可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这种“出口特区”是借鉴国外“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以进口原料加工制造商品出口为其发展方向的。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这种模式有它的局限性,它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而且对内地又是封闭的……特区不应建成一个类似国外的单项性的“出口加工区”,而宜于建设一个工、商、农牧、渔、旅游、住宅等综合性的经济特区,这就区别了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办的“出口加工区”。

经济特区之“特”在审批问题上的优惠政策: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重工业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家计委审批外,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经济特区内政府采取的税收刺激的办法:

在经济特区和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公司税率仅为15%。而在中国其他地方国内企业税率高达55%(将逐渐减少至33%)。内地外资企业税率也高达33%,外资企业在赢利后头两年享受免税待遇,在随后两年中减税50%。

◎ 经济特区的创办的知识点拨

特区的设立:

(1)五大特区:1980年起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2)原因: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离港、澳、台较近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
(3)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5)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在于:建设资金来源以吸收外资为主,经济形式以“三资”企业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有多项税收、土地使用、劳动力使用等优惠政策。经济特区发挥的作用也很“特别”:
(1)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外资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
涌现出了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2)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
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
物价改革;
打破铁饭碗;
股份制试点;
证券市场;
企业产权转让;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
住房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等等。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 经济特区的创办的教学目标
1、掌握创办经济特区的具体知识。
2、将经济特区的创办和我国欣欣向荣的建设局面相结合,注意体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一贯性。
3、可以将经济特区的创办同现今的“一丝带一路”的相关内容结合,体会我党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党。
◎ 经济特区的创办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综合运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难度:
使用次数:171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81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04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冯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