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史学热点
>
民族主义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38
更新时间:2021-01-12
纠错
1.

材料一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为民族侵略与扩张。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对基督教的。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是形成阶段,该阶段,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是发展阶段,开始从文化上寻找落后的原因,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十四年抗战是高涨,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但是长久以来,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即与现代性变迁、特别是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这一面,被严重忽略了。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民族主义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原因: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民族教会,专制王权加强削弱地方贵族割据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启蒙运动抨击封建专制,解放人们思想新航路开辟后,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带来巨大利益。

(2)差异:西欧兴起较早,中国兴起较晚西欧民族主义最初反对封建神权和领主,后来反对专制王权,中国则更多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西欧民族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民族国家和对外扩张,中国民族主义虽呈现多元化倾向但均致力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建设:唤起国人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各阶层投身政治运动,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提倡国货开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国人反思批判传统文化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分析】

1)根据材料“1617世纪,西欧摧毀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专制王权加强、地方割据削弱、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清末民初是形成”“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十四年抗战是高涨,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并结合材料一中相关内容可以从产生的时间和目的上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可以结合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来分析。

=
类题推荐:
民族主义
难度:
使用次数:164
更新时间:2021-01-04
加入组卷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核心内容。梁启超说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

——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走民族主义路线,动员民众抗日。中国社会第一次被政治力量全面动员起来抵抗侵略者。可以说,抗战期间政治动员对中国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的正面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郑永年《中国要建设国家认同》

材料三  昆曲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毕竟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化遗产,它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评比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昆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古雅的艺术气质,唯美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感召与震撼人们心灵与情绪的思想艺术境界。从这个方面看,昆曲的唯美精神,昆曲的艺术魅力,就是她自身的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今天要守护昆曲,就必须坚持对昆曲的这份文化自信。

——陈学凯《遗产守护与昆曲的文化自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样认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的名称,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民族主义正面影响的体现。

3)关于昆曲,陈学凯认为我们今天要守护昆曲,就必须坚持对昆曲的这份文化自信。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民族主义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02
更新时间:2021-05-27
加入组卷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以前的中国,国家认同主要发生在官僚群体和读书人中间。国家认同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对专制君主的忠诚,聚焦于某一姓的君主系统的王朝。

随着西方入侵,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传入中国。 19世纪晚期,孙中山等人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理论。随着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的推进,“中华民族”、“中国”和“国民”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的情况下,国家难以统一,使得国家认同主要体现为国族认同,即中华民族认同。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在知识界掀起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讨论,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这一时期,知识界、政界甚至全民的参与使国家认同得到全面推进。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认同,开启了国家认同的新篇章,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朝鲜战争、苏联屯兵边境,极大的战争威胁与边疆局部冲突都成为国家认同提升的动力。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成效显著,社会开放,国家认同感迅速提升。近年来,“中国崛起”振奋人心,“中国”得到世界的认同反过来也强化了国家认同。

——摘编自贺东航等《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国家认同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国家认同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国家认同发展的意义。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民族主义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陈旺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