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史学热点
>
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20
更新时间:2021-01-14
纠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我国古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逐渐形成了取之有时, 用之有节的观念。 西汉时,贡禹说:如果斩伐林木没有节制的话,会有水旱之灾。 晁错指出,“焚林斩木不时, 命曰伤地(破坏地力)”。 宋、明王朝在边境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天然屏障。 清代丁辅臣《劝民种树俚语》以俚语的 形式要求黄土高坡的居民在庄前庄后,山涧沟坡,多栽些杨、柳、榆、杏各样树科”,因为它们能吸云雨,能补地 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

——摘编自《中国传统森林观浅议》

材料二  对于北美殖民者来说,东部的茂密森林是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隐天蔽日的森林代表着印第安 人的威胁,“印第安人同那些该死的森林一样,必须当作文化进步的敌人加以消灭”,森林开始大片消失。 至 19 世纪后半叶,美国人仍认为美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竭,这成为矿业、铁路巨头牟利之口号,70 年代后期至 19 世纪末,铁路消耗了木材年产量的 20%~25% 19 世纪中期,纽约州的农民以砍伐柴薪出售给城市居民为重要收 入来源。 1889 ,美国前内政部部长舒尔茨警告说:“从缅因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墨西哥湾到普吉特海湾,美国将不再有值得一提的森林。

——摘编自《前平肖时代美国的森林资源保护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森林观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森林危机出现的原因,谈谈古代中国与近代美国不同森林观对后世 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森林观:对 森林的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历史意义:有利于弘扬儒道等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防止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加强边防安全;有利于良好居住环境的建设。

2)原因:殖民扩张的需要;相信资源不竭之说;工业革命的需要;城市化的影响。启示:要敬畏自然,放弃自然资源用之不竭的思想;适度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带来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森林观:根据材料我国古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逐渐形成了取之有时, 用之有节的观念可知,对森林的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历史意义:节用思想是传统儒道思想融合的产物,因此传统森林观有利于弘扬儒道等传统文化思想;根据材料宋、明王朝在边境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天然屏障可知,有利于防止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加强边防安全;根据材料能吸云雨,能补地 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可知,有利于良好居住环境的建设。

2)原因:根据材料对于北美殖民者来说,东部的茂密森林是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可知,殖民扩张的需要;根据材料美国人仍认为美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竭,这成为矿业、铁路巨头牟利之口号可知,相信资源不竭之说;根据材料“70 年代后期至 19 世纪末,铁路消耗了木材年产量的 20%~2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枕木所需,因此工业革命的需要促成了森林的消失;根据材料“19 世纪中期,纽约州的农民以砍伐柴薪出售给城市居民为重要收 入来源可知,城市化的影响。启示:开放性试题,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即可。

=
类题推荐:
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324324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