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史学热点
>
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19
更新时间:2021-01-14
纠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表

朝代

土地制度

生态环保职官设置

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

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万人)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职官

行政级别

西周

土地原始国有制

大司徒为首的环境职官体系

法、令

1000

良好

封建土地国有制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完备)

较低

令、农书

5200

合理开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明清

封建土地私有制(私田占主体地位)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被取消)

较低

农书

610041000

西部地区环境开始恶化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加上严酷的战争环境,战争和大规模开荒,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通过修梯田、坝堰地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1941129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摘编自李芳《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变化趋势:环境保护逐渐弱化。

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生态环保责任的弱化;环保法律制度的弱化;明清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政府腐败,水利工程失修;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政府鼓励垦荒。

2)特点: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水利建设;立法保障;设立机构加强管理;奖惩结合;注重利用科技力量。

影响:保护了根据地的自然资源;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为后来新中国的环保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详解】

1)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一表格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由良好到恶化可知环境保护逐渐弱化。原因:依据材料一表格中土地制度的变化可知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生态环保责任的弱化;依据材料一表格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的变化可知环保法律制度的弱化;依据材料一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可知明清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结合所学可知其他的原意是政府腐败,水利工程失修、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以及政府鼓励垦荒等。

2)特点:依据材料二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的信息可知是注重调查研究;依据材料二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的信息可知是注重水利建设;依据材料二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的信息可知是立法保障;依据材料二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可知是设立机构加强管理;依据材料二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的信息可知是奖惩结合;依据材料二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可知是注重利用科技力量。影响:依据材料二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信息可知保护了根据地的自然资源;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以及后来新中国的环保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等方面思考回答。

=
类题推荐:
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324324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