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安徽省蚌埠市某中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6含答案解析.doc
安徽省蚌埠市某中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6含答案解析.doc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08-19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曾撰著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并与耶稣会传教士共同翻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著作,编定《崇祯历书》。徐光启博闻强识,“于物无所好,惟好学,惟好经济。考古证今,广咨博讯,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 问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但在明末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下,并未能够充分施展“经济”的抱负,仅以科技成就为后世所知。徐光启一生钻研农学,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曾在上海、天津开辟实验农庄,对农作物选种、施肥、嫁接以及北种南 移、南种北移等问题亲自实验,作出记录。……徐光启一贯主张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然后施用于各种有关民生日用的具体技术。……在与传教士合作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过程中,徐光启学到了西方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 对其极为推崇。……崇祯二年(1629),徐光启上《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认为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在本质上都可以表现为数学的函数关系。因此他提出 “度数旁通十事”,举出应用数学原理的十项具体科学领域,包括天文和气象学、 水利学、音乐、军事工程学、会计学、建筑学、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学、医学、 计时。他希望朝廷能够对这十项领域“接续讲求”,找到较多的研究者“分曹速 就”,实际上是建议成立一个包括若干专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这种对基础理论科学的重视以及关于基础理论科学与其他应用科学关系的认识,已经体现出了近 代科学的精神。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做出贡献的原因。

难度:
知识点:历史杰出人物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贡献:编纂《农政全书》,系统梳理了我国古代农学知识;与传教士合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把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重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重视基础理论科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近代科学精神。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徐光启得学术思想;个人优秀的学术素养,博闻强识,善于钻研;理学思想影响下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农学、数学领域的不断发展(1)依据材料“曾撰著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并与耶稣会传教士共同翻译《几 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著作,编定《崇祯历书》。徐光启一生钻研农学,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徐光启一贯主张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 然后施用于各种有关民生日用的具体技术。……实际上是建议成立一个包括若干 专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这种对基础理论科学的重视以及关于基础理论科学与其 他应用科学关系的认识,已经体现出了近代科学的精神。”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概括。

(2)依据材料“……与耶稣会传教士共同翻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著作。徐光启博闻强识,“于物无所好,惟好学,惟好经济。考古证今,广咨博讯,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问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但在明末黑暗、腐败的政治 环境下,并未能够充分施展“经济”的抱负,仅以科技成就为后世所知。……在与传教士合作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过程中,徐光启学到了西方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对其极为推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朝中期的社会背景、徐光启的个人经历、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等角度分析。

【命题意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是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本题通过对徐光启的生平介绍,考察学生对徐光启历史贡献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结合课本已有的明朝中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合理分析徐光启历史贡献出现的原因。

2.

材料         珍珠港事件后,日本曾一度在太平洋战场上占据主动,从 1941年12月8日至 1942 年 5 月底,日本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并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和英国远东舰队。然而,由于日本将战线拉的过长,人力、物力资源十分窘迫,相反美国所具有的巨大经济潜力,使美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了恢复。1942 年初开始,美国以四艘航母为基础加大了对日军太平洋基地的轰炸,战场形势逐渐变得对日本不利。1942 年 5 月,日本大本营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一支庞大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引诱美国海军出来决战。美军则早已获得日军进攻中途岛的情报,集中兵力对日本舰队进行了伏击,日军遭到了重创。此后,日军丧失了在战争初期夺得的海、空控制权以及战略进攻能力,转而采取守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中途岛海战的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难度:
知识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使用次数:18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意图:试图解除美军舰队对日本的威胁;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解除深陷中国战场的危机;进一步推进大陆政策。

(2)影响:日本海空军损失惨重,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3.

材料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剂良方。1927 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 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一所,负责大学区内 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对中小 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 教育向现代转型,但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 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使用次数:11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特点:深受西方“教育独立思想”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政府主导,通过立法方式推行;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轻视中小学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状况。

1)由材料中的“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教育理念折服。……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剂良方。……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一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 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可以 归纳出三个特点。

2)有材料中的“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艰难前行。…… 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但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进行归纳。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0 年前,“革命”词的使用次数相当少。……其使用中有不少是负面意义的,因为在 1900 年前,革命尚没有正当性,维新仍是一种澎湃汹涌的新思潮。 如1898 年“革命”只出现 36 次,同年正值戊戌维新,“变法”一词达 1000 余次,“维新”500 次左右,“改革”约 180 次,都远远多于“革命”。戊戌政变的发生意味着改革的失败,1899 年“革命”一词急增到 140 次左右,1901 年更急骤上升到 200 余次。郭廷以把 1900 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比喻为在中国领土内的世界大战。它意味着作为改革的百日维新流产后,清廷利用义和团全面排外和反洋人的失败。在激进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这是清廷腐败、无能、卖国的象征,是革命的对象,从此,革命也获得正当性。从中明显可见,改革和革命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改革”得到普遍认同,“革命”的使用次数就下滑,而改革失败则导致革命勃兴。1900 年以前,“改革”(含“维新”、“改良”)的使用次数明显多于“革命”。1900 年以后,“改革”与“革命”同样有 1903 1906 年两个高峰,这对应中国知识分子对革命或改革的两极化态度及大辩论。

——金观涛、刘青峰《中国现在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难度: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使用次数:15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论题一:19 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风起云涌

论述: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实业,提出了变革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19 世纪 90 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倡导托古改制,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 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论题二: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论述: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提出“新政”和“预备立宪”意图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进行大力宣传。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他们主张暴力推翻清 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为辛 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命题意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是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本题通过介绍 1900 年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待改革与革命的不同态度,考察学生对改革和革命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境遇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理解,结合近代史实加以分析,要求条理 清晰,史论结合。

5.

材料一  20 世纪中期,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诞生。为了将日本变为“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在 50 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五六十年代,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与紧盯军方订单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不同,日本企业致力于打造利用晶体管的大众化民生用品,如晶体管收音机等电子消费产品。70 年代后期,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从此时起,日本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以半导体芯片为核心的电子产品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电子产业。1986 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半导体生产国。随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先后两次与美国签订半导体协议。通过协议, 美国剥夺了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经营的自由,同时规定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提升一倍。1993 年,美国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方面重新夺魁,还强化了微处理器等高附加价值尖端产品的优势。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作为一个 整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被评价为“不再重要”。

——冯昭奎《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与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 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 “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 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王龙兴《集成电路应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原因,并分析其 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思考 美日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对中国有何启示?

难度: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使用次数:13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原因:日本政府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日本抓住战后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发展中注重科学技术与民众需求紧密结合;引进技术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美国的支持。

2)特点:长期遭受西方国家技术封锁;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从封闭、半 封闭发展到融入全球化潮流;虽经历曲折,但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从适应国家计 划需要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需求。

【解析】本题表面看考查二战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实则考察学生对二战后世界各国科技事业的理解与认识。

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在 50 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影响从日本对美国的产业冲击、美国应对日本冲击的反映两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信息“1956 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水平、发展动力和政策、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美日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启示主要看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如何看待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打压,从日本的境遇和美国的反击看中国应如何未雨绸缪。

二、选择题 (共1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7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3
76.47%
偏难
1
5.88%
基础
3
17.6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5
29.41%
选择题
12
70.5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历史杰出人物
1
5.8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5.88%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5.88%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5
29.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
5.8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5.88%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1
5.88%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5.88%
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1
5.8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
5.88%
古代中国的经济
2
11.76%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5.8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