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1高中历史专题练习105534
2021高中历史专题练习105534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09-01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一则历代设官既多且随意,再则时有变迁而不系统。它的变迁不是审察事实和制度不合而条理系统地改正的,而是听其迁流之所致。于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能知其实。而各官的分职,亦多无理论可循。求明白其真相,就很不容易了。然官制毕竟是政治的纲领。因为国家要达其目的,必须有人以行之。这行之之人,就是所谓官。所以明于一时代所设之官,即能知其时所行之政。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阅读材料,围绕官制与政治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使用次数:18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示例一)主题:古代官制变迁客观上顺应政治统治的需要。

阐释:汉武帝时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做尚书令、侍中,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明朝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后设立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清朝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增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因此,中国古代官制变迁是顺应政治统治需要而做出的调整。

(示例二)主题:封建君主使官吏名不符实以加强专制集权。

阐释:汉代,丞相是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掌握行政大权,但是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使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权力受到抑制,而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内朝官员则成为事实上的决策核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用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明朝设立的内阁,表面看相当于宰相机构,行使宰相的权力,实际并非宰相,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因此,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加强官吏的管理,通过使官吏名不符实来加强专制集权。(10)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材料主旨是讲官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并且变化复杂,从材料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能知其实可以理解为有些官职有名没有实权,有些官职有实权却没有名,但是不管怎么变化,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据此拟定论题,然后寻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比如统治者通过名不符实的官职加强统治就可以找出很多这方面事例,如宰相权力很大,而汉武帝设立内朝,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等分割相权,明代废宰相设内阁等,加强专制集权。

2.

(2019·江苏宿迁期末)古代中国,保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畅,是国家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材料二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三 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实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大乱,大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小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倬云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建系统的特点并分析其优劣。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与其灭亡的关系。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特点:郡县制(自上而下官僚系统)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

优: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保证政令畅通。劣: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

(2)贡献:设计了汉代察举制,将人才选拔方式制度化。

影响:选拔、培养了治理地方的人才;为中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3)关系:政府由少数贵族垄断,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进入决策阶层;地方官由外来者担任并经常更换,导致地方基层民情不能及时回馈中央;政府决策偏差,导致官逼民反,唐朝灭亡。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伍推出郡县制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伍;根据材料一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推知道路系统是从核心到外缘扩散。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根据材料一传达命令效率很高推出政令通畅效率高;根据材料一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得出地方反馈慢。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董仲舒的贡献在于设计了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可知,一方面有利于选拔地方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反馈地方信息。第(3)问,根据材料三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推出政策失当,基层民意无法反馈;根据材料三贵族长期垄断的……”推出贵族垄断政治,寒门子弟难以进入决策层;根据材料三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推出地方官员更换频繁脱离民情等。

3.

(2019·江苏连、淮、徐三市调研)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材料二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表现:行省制建立。

特点:二重性。

(2)原则: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

作用: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启示: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可知是行省制建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具有的二重性质可知二重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可知是犬牙交错。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第(3)问,结合所学可知,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要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等。

二、选择题 (共19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2019·北京海淀一模)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  )

A.奏章票拟,掌握最高决策大权

B.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

C.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D.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材料“‘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说明清朝内阁地位尊崇,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故C项正确。皇帝掌握最高决策大权,故A项错误;明太祖时废除宰相,此时已无相权,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没有监察权,排除D项。

2.

(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明朝时期,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明朝对言官的选任实行任职回避,且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和曾犯奸贪罪名的人为言官。明朝实行上述举措的本质意图是(  )

A.加强监察队伍的建设

B.为实现吏治清明创造条件

C.培养优秀的监察人才

D.为监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使用次数:16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明朝言官专职弹劾百官,皇帝要求言官德才兼备,实行任职回避,限定选任资格,本质意图是为弹劾百司、实现吏治清明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是对材料上述举措的概括,不是本质意图,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监察人才的选用,不是培养,C项错误;材料能体现出为监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的意图,但不符合设问,D项错误。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3
59.09%
容易
3
13.63%
基础
6
27.27%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3
13.63%
选择题
19
86.36%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6
27.27%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3
13.6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7
31.8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13.6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3
13.6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caezlf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