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有簋( guǐ)鬲(lì)小口瓮等,其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这些出土文物
①是研究燕地制陶技术的实物史料 ②全面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③有利于研究燕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④体现了燕地多样文化融合的特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C
【详解】
根据材料 “ 出土的文物 " 可知这是研究燕地制陶技术的实物史料,故 ① 正确;材料只是出土文物并不能全面反映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故 ②C 错误;根据材料 “ 陶器有簋( guǐ )鬲( lì )小口瓮等,其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 ” 可知陶器的样式,有利于研究燕地的社会生活状况,故 ③ 正确;根据材料 “ 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 ” 可知燕地文化融合,故 ④ 正确;综上所述 ①③④ 正确, ② 错误,故 C 正确, ABD 错误。
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 “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并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 . 有效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B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 . 直接促进西汉商业繁荣 D . 政府对城市控制更严格
B
【详解】
材料中的 “ 编户齐民 ” 、统一货币、盐铁专卖及打击工商业者的措施均属于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表现, B 正确; A 说法片面,排除;汉武帝时期的商业政策不利于商业繁荣, C 排除; 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 。
《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 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 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
B . 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
C . 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
D . 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C
【详解】
根据材料 “ 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 ” 可知鸿胪寺属于礼部主管外交的官员,而礼部属于尚书省,故 C 正确 ; 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 (649 年 7 月 10 日 ) 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这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 A;B 中 “ 仅限于 ” 的说法错误,排除 ;D 中 “ 世界各地区 ” 的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 : C 。
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 “榜下捉婿”的婚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说明,宋朝
①市民阶层兴起 ②科举制度发展 ③门第观念淡化 ④贵族垄断选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B
【详解】
根据材料 “ 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 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发展,故 ② 正确,根据材料 “ 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 ” 可知门第观念淡化,故 ③ 正确,故 ②③ 正确,故选 B ;商人和手工业者属于市民阶层,材料不涉及,故 ① 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 “ 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 ” 可知 ④ 与材料不符,故 ④ 排除;综上所述 ACDB 错误。
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 “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由材料可知
A .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B . 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C . 清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 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繁盛
A
【详解】
康熙年间,广东东莞农户多种植茶树,三辅 “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农户种植经济作物获利丰厚,说明当时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棉纺织技术的推广,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对外贸易繁盛的信息,排除C、D。
本卷还有4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