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
A .促进了政治统一 B .维系了 “ 学在官府 ” 的局面
C .冲击了贵族政治 D .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C
【详解】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依据所学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 “ 士 ” 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 C 项正确;百家的思想各异,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排除 A ;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 “ 学在官府 ” 的局面,排除 B 项; D 项颠倒因果,诸侯国的矛盾导致各家的盛行。故选 C 项。
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政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 “ 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 。武帝此举( )
A .体现以农为本 B .服务于汉初战事
C .意在藏富于民 D .解决了财政危机
A
【详解】根据 “ 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 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 A 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 B 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 “ 藏富于民 ” ,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 “ 解决了 ” 财政危机,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据下表可知( )
时间 | 事件 |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 595) | 废除九品中正制 |
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 | 始置进士科 |
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 | 恢复九品中正制 |
唐太宗贞观初年( 627) |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
A .世家大族没落 B .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 .门阀观念强化 D .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A
【详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 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 B 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 C 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南宋画家李唐感叹: “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 这反映当时( )
A .艺术水准下降 B .绘画题材集中
C .画家地位不高 D .世俗文化兴盛
D
【详解】本诗的意思是:云烟袅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时隐时现,滩水湍急,欣赏着画中美景很容易,谁知道画好它有多么艰难。早知道时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丹。作者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它的弦外之音,耐人寻味。所以 A 项 “ 当时艺术水准下降 ” 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诗中既描述了山水画也提到花鸟画, B 项 “ 绘画题材集中 ” 显然也不合题意,排除;诗人自嘲画山水画不如画牡丹,反映不出当时画家地位不高,所以 C 项应该排除;画家李唐生活在南宋,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兴盛,画家感叹寄情山水的山水画不如浓色重彩的牡丹受时人欢迎。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嘉庆七年( 1802 ),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 .君主的高度集权 B .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 .南书房地位提高 D .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 A 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 B 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 “ 嘉庆七年 ” 与此不符,排除 C 项; “ 周兴岱任江西主考 ” ,是地方不是中央吏治混乱,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Master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