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 “ 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 。有老者 “ 击壤 ” 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 “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 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墨子
B
【详解】材料 “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 ” 体现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老子 “ 顺应自然 ” 的思想, “ 百姓无事 ”“ 帝何德于我哉 ” 反映了百姓生活较少受到干预,反映了 “ 无为 ” 的思想, B 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以德治国,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 A 项;韩非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主张法治,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 C 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本题以《壤父歌》及相关故事为素材,考查老子的思想,揭示先贤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意在启发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摘编自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2022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 “ 十王宅 ” ,又仿此建 “ 百孙院 ”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
A .削弱了藩镇势力 B .强化了分封体制 C .凸显了专制集权 D .动摇了宗法制度
C
【详解】根据 “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 ‘ 十王宅 ’ ,又仿此建 ‘ 百孙院 ’” 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 C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 A 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 B 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 .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 .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 .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
【详解】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 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 A 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 B 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承续华夏传统 B .倡导疑古辨伪 C .弘扬程朱理学 D .保存历史文献
A
【详解】清政府是少数民族政权,康熙年间注重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撰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在本意在于以传承华夏文化传统自居, A 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先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 “ 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 ” 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一致,排除 B 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 “ 文字狱 ” ,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846 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 13% , 1847 年又减少 5.4% , 1848 年更大幅度地下降 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 1854 年还没有恢复到 1845 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 .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 .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D
【详解】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D 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 A 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 B 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本卷还有1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杨金翰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