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世纪的《明夷待访录》与18世纪的《百科全书》在反封建方面有什么不同? 它们在社会实践方面分别有什么差异?试分析原因。
(2)1640年前后,查理一世被处死,崇祯帝则自缢而亡,这表明东西方发生了怎样性质不同的革命?其后两国社会发展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不同:前者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工商皆本,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后者除反对封建专制与迷信外,还收集了当时最优秀的科研成果,宣扬科学和理性。
实践:前者体现了鲜明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没有转化为实践活动。后者则使法国封建统治出现动摇,最终爆发了大革命运动,封建王朝被推翻,建立起共和国。 因为中国当时封建专制统治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然科学成就突出,腐朽的封建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2)性质与结果:明末农民战争,失败后导致满清入关,并延续了封建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以法律形式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后成为一纸空文,试指出其原因。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丧失了哪三次机遇?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时期中共政权建设主张有哪些?
与以往政权相比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了那些制度?
100多年的艰苦探索说明了什么?
答案: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丧失:辛亥革命成功后,大革命基本胜利后,抗日战争胜利后
主张:工农苏维埃政权,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思想,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
区别:共产党要建立多数人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结论:民主政治要适合国情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盲目照搬外国政治模式但可以借鉴其优秀成果。
从汉至元,中国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简述从汉到元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及主要特点
(2)汉唐时期地方权力过大的原因各是什么?有何表现?
(3)宋代对地方限制措施有什么利弊?元朝时又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4)明清时期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来自哪几个方面?你认为最大的威胁又是什么?
答案(1)演变:西汉时实行中外朝制,东汉时扩大尚书台权力,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制,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权力机构。特点是相权逐渐削弱,皇权日益加强
(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王权力膨胀,引发叛乱。唐中后期节度使数目多,权力大,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3)消除了地方权重情况,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地方无权,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度,使地方拥有较大的权力
(4)分裂活动和农民起义,反封建民主思想。民主思想威胁最大,因为它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的威廉和玛丽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关系
材料三 1789年大革命后法国政体的艰难曲折历程
材料四 18世纪60-70年代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其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工业革命后又出现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的?
(3)材料三,为什么法国的共和制确立会如此艰难?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铁血政策具有必然性?当时俾斯麦究竟拥有哪些权利?与英国相比,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答案(1)光荣革命。 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形成责任制内阁。 工业革命后,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从而出现了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2)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众议院可以弹劾总统。大法官可以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或总统法令无效
(3)法国封建制度非常顽固,君主残余思想长期存在,法国共和派势力比较弱小,欧洲封建势力的干涉和破坏。 说明法国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斗争的激烈,也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4)因为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统一的内外阻力较大,普鲁士实力又相对强大。 宰相是内阁首脑,只对皇帝负责,不向议会负责。 君主的实际权力不同,议会与首相的关系也不同。
材料分析
材料一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被迫反击
材料二 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慌言。”
材料三 “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英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
材料四 1945年8月,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请回答:
(1)试从材料中提取关于日本右翼分子对侵华战争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有关史实加以批驳。
(2)1945---1996年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它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首相小泉不断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从今天两国关系发展角度,指出日本右翼势力言论或行动反映的实质问题,并加以简要的评论
答案:主要信息:日本发动战争没有掠夺中国领土的意图和性质;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日本的战争目的是建立东亚新秩序:日本是为了对抗蒋介石与美英苏结盟。
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将中国的东北变为殖民地,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所谓的“东亚新秩序”实质上是日本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面对侵华战争,中国为反对法西斯侵略,与苏美英等国家共同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实质问题:就是日本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 中日两国是亚洲大国,两国关系稳定协调有利于维护亚洲的和平与发展,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中日友好。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本卷还有2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黄迪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