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在这个时期内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材料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
指标 | 1989年 | 2001年 | 增长情况 |
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1375.7 | 6860 | 增加5484.3元 |
农村居民纯收入(元) | 601.5 | 2366 | 增加1764.5元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亿元) | 5196.4 | 73762 | 增加68565.6亿元 |
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 6.6 | 10.3 | 增加3.7平方米 |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 17.2 | 24.8 | 增加7.6平方米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54.8 | 47.8 | 下降7个百分点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54.4 | 37.9 | 下降16.5个百分点 |
职工平均工资(元) | 1935 | 10870 | 增加8935元 |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华西村人多地少,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路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其中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______;在转化劳动力资源方面______;在乡村城镇化建设方面______。
②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进行资源、资金互动,其中西部能源东输的有______,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近代史上,为求得“人民的共同富裕”,洪秀全、孙中山分别提出了什么方案?试作简要评述。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案?
③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设计的富民之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
(1)答案:①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创办乡镇企业 将富裕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起步,使农民离土不离乡 乡村城镇化,积极发展现代化小城镇②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有利于西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保护自然环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2)答案:①洪秀全提出以平分土地与圣库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提出了以“平均地权”为基本内容的民生主义。这两个方案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由于条件的限制,都没有得到真正实施。②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案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③邓小平设计的富民之路的基本方案是:共同富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奔小康社会。
(3)答案:材料二反映了我国13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4)答案: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13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在党和国家依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主义进步与发展的力量源泉。13年来,党和国家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力,因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2005年12月,东南亚发生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在世界由孤立走向一体的过程中,殖民国家对东南亚进行过侵略,亚洲人民历史上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为战胜自然和反抗外来压迫、奴役进行了艰苦斗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新加坡和韩国。回答题。
1.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巴布教徒起义
C.爪哇人民起义 D.土兵起义
2.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南亚,其直接目的是( )
A.夺取当地重要的战略资源 B.构成持久作战的有利形势
C.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D.取得战争主动权
3.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其中地理位置在东南亚的国家有( )
A.泰国 B.缅甸 C.越南 D.老挝
答案:1.C 2.A 3.C
长江流域文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答题。
1.在我国战国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主要诸侯国是( )
A.吴 B.楚 C.越 D.秦
2.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主要是在( )
A.秦汉时期 B.东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3.唐朝后期长江流域最负盛名的商业都市是( )
A.洛阳 B.汴州 C.扬州 D.成都
4.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纺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当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些城市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中心
D.商品经济渗入到浙江农村
5.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和“纺织巨子”。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需要,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B.发展面粉和棉纺织加工业
C.搞活长江流域经济
D.为了民族气节
6.“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建成的贯通长江南北的交通运输线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九江长江大桥 D.宝成铁路
答案:1.B 2.B 3.C 4.D 5.A 6.A
北京已建都850周年,在这里发生了许多历史重大事件。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也将在这里举行。回答题。
1.“北京”这一名称正式开始于(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今天的北京( )
A.靖康之变 B.靖难之役 C.庚申之变 D.戊戌政变
3.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召开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两次会议都( )
A.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议的基础上召开的
B.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都涉及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D.都制定了宪法或者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答案:1.C 2. A 3.C
该作品由: 用户任军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