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2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文明演进坐标图
材料二: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美国学者托马斯·K·麦克劳在《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一书中写道:“直到大约17世纪,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工业革命的来临和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结束了经济长期停滞的局面”。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对中国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问题:(14分)
(1)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在推动能源利用方面,分别有哪些革命性的发明?(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现代化进程阶段对世界和中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第二次现代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举出一例革命性的发明。(2分)
【答案】
(1)能源:煤炭(蒸汽);电力、石油。(答对2个即可)(2分)
发明:蒸汽机、发电机(2分)
(2)对世界: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西欧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最终战胜封建阶级,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人口的自由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加速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工业生产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
经济危机现象的发生;
压迫掠夺殖民地国家,把人类拖进世界大战;造成资源枯竭,破坏自然环境等。(4分)
对中国: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诱导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近代化起步。(4分)
(3)进入知识社会(或信息时代)(1分);发明: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1分)
第一问第一次现代化进程根据时间可以判断是两次工业革命。能源是煤炭、电力。革命性的发明回答蒸汽机和发电机。第二问对世界影响,从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等方面回答;对中国影响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经济影响和社会生活近代化等方面回答。注意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来思考。第三问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问题。
(2010年9月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41题)(37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宋时期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6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4分)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6分)
【答案】
(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仿制近程导弹、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
本题是对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查。(1)主要考查对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史料内容的分析以及宋代指南针在航海领域的应用;(2)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说明洋务运动失败外部原因时应结合列强的态度和作法加以分析;(3)本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情况,回答作用时注意从国防安全和国际地位的角度说明;(4)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即可;(5)本问属开放式设问,回答只要言之有理的可给分。
(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28题)下表是全球电影历史票房排行前10强(到2008年5月止),这反映出电影事业( )
A.并没有受到经济大危机的显著影响 B.以战争题材来获取市场
C.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渐明显 D.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答案】C
材料中各影片都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科技元素,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当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下,电影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它与科技的关系日益紧密,飞速发展的科技成果为电影产业的再次腾飞插上了翅膀。本题中A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始于2008年9月;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电影大都是科幻电影;D项说法片面;本题选C项。
(2010年12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2题)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D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应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时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建立“福利国家”应是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后;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应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010年11月淄博一中高三期中22题)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答案】D
1958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治上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对抗,世界局势处于极度的紧张中,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稳定。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人类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据此这次世博会的的主题应是“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A项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B项是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C项是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的主题。
本卷还有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赵斌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