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一个时代的文化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文化则鲜明而完整地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事实。请简要说明明清文化是如何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的?
【答案】(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未能产生近代科技,反映了封建制度已严重阻碍社
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
(2)明清时期,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3)明代传奇和明清小说出现了反封建的新思想和新内容,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腐朽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答案】(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亦可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2)作用: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原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4)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正确,但整个答案的意思不能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 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 清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从领先转为落后。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
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如答出
其它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
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大漠穷秋塞草哀,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
材料二:“楚塞三湘接,荆门就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
材料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1)材料一、二的作者分别属于唐诗中的哪类诗人?你知道这类诗人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白、杜甫的诗歌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
【答案】(1)材料一中的高适属于边塞诗人,材料二中的王维属于山水诗人。唐朝边塞诗人还有岑参,山水诗人还有孟浩然。
(2)李白的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像。后人称他为“诗仙”。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当时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后人称他为“诗圣”。
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社会现实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C
本卷还有3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tao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