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1分)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2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2分)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3分)
(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2分)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1分)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前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中国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2分)
(3)表达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2分)
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3分)
【解析】本题是对台湾问题及中美对台湾问题立场的考查。解答第1小问注意从材料一中寻找有效信息,加以提炼加工;第2小问注意“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的信息暗示;说明原因时注意美国两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对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当前经济危机中中美的关系以及台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角度。第3小问中对温总理讲话的理解也正代表了海峡两岸对祖国统一的心声,具体表现可结合三通的实现、探亲之举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及海基会和海协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所提出的“八字方针”后来又有何发展?
(2)结合材料三回答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四中所说政协“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什么?如今的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1)目的: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1分)
意义: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分)
发展:1982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分)
(2)措施: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3分)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3)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的《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
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统一战线的形式继续存在(3分)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践。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 20 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4)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1)主张:君主立宪(或:实行君主立宪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实践: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或:百日维新)。
(2)史实:通过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的《 临时约法) )。
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3)颁布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追求民主宪政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不必照搬西方模式;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人民民主政治。(只要答对 2 点即可得 分。)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政治民主化尤其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将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而长期存在。 ——人民网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少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农历网《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表现。(3分)
(2)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6分)
(3)请你谈谈“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意义。(2分)
(1)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2)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主选举。(6分)
(3)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2分)
【解析】本题的答题思路是:第(1)问,需准确提取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材料一是政治协商会议它透出的信息是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材料二是一届人大,透出的信息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第(2)问需准确理解四幅图片的内在关系;第(3)问考查基础知识,联系所学知识不难作答。
(2010·宿迁市学业考模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
材料1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2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已经完成。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否不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内被粉碎呢?
——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请回答:
(1)材料1中恩格斯所说“错误的”“想法”指什么?为何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
(2)材料2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为什么?
(3)材料2中,马克思在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运动?
(4)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作过哪些积极的努力?
(1)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正处于巩固和飞速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2)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立,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将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没有矛盾。恩格斯是实事求是的分析,马克思则是依据10年后的形势发展作出的分析和预测。
(3)欧洲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被压迫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
(4)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在阅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注意从生产力角度、实践的角度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注意政史结合,运用历史语言答题。
本卷还有2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蔡旋旋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