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3江苏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35507
2013江苏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35507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3-04-10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28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使用次数:17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学的三要素的理解。根据对题干描述的理解AB项属于史实的范畴即是什么,C项属于史论的范畴即评价作用,D项属于史识的范畴即谈认识。AB是史实,当时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任何评价等等,C是史论,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C项中就是对这三省六部制度的评价,D是史识,指的是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对某一事件科学判断,看到这一事件的本质等等,D项肯定三省六部制度是重大创造,并且对后世沿用,对三省六部的评价全面科学,客观,故此题应选D

考点:本题以刘知已的史学三要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刘知已的史学三要素,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史论”“史识”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史识”,是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等,也可以说,是在史观的指导下,得出的结论,多表现为历史阶段特征,即对某特定历史阶段(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本质概括(规律),一般又分为经济(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政治(社会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思想文化(反映政治、经济领域深刻变化的思想观念)。而史观包括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也都称为史论 “史识”重于影响(联系现实或后世的),史论则着重强调作用(对当时的)。

2.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

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

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难度:
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使用次数:10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对生命热爱、同情和敬畏,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故答案选择C项,A项反映了奴隶社会中奴隶悲惨的地位、命运,故A项不正确;BD项反映了发人性的禁锢。故B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以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的名言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主义,除了考查其不同时期的含义外,还要注意不同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高考近几年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如2011全国(新标卷)

3.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使用次数:12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从史料所叙述的这种犁的结构特点来看,当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以《耒耜经》中的一段文言文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不仅把握其基本特点,还要掌握其精耕细作的表现,2012年四川文综就在此处命题。

4.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难度:
知识点: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使用次数:17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罗马法早期就是习惯法(即法律由贵族随意确定的法律),后来随着平民们越来越希望得到一些权利,所以由习惯法发展到了成文法(即用法律条文来确定律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随着侵略扩张,罗马法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公民,不包括外来人民及奴隶)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包括被罗马侵略后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受侵略国家人民)而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的颁布,就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完善。

点评:关于罗马法,高考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2全国新课标,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5.

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      

A. 设尚书令、侍中                          B. 废除丞相

C. 设立中书省                              D. 实行科举制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使用次数:13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汉承秦制”,汉初,沿有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答案选择A。明太祖废除丞相,故排除B项;三国时,魏文帝设立中书省,故排除C项;隋文帝时下令全国用考试选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故排除D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据选择题题干的时间限定词。判断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另外,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也可以放在从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进程来考查。

本卷还有2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33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9
57.57%
基础
9
27.27%
偏难
2
6.06%
容易
2
6.06%
未分类
1
3.0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28
84.84%
未分类
1
3.03%
综合题
4
12.12%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6.0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
3.03%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3.03%
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2
6.06%
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2
6.0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
6.06%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
15.1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1
3.03%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3.0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1
3.0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1
3.03%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1
3.03%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1
3.03%
现代科学技术
1
3.03%
未分类
1
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6.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3.03%
近代科学技术
3
9.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3.0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
3.0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3.03%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3.0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金不换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