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3福建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36663
2013福建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36663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3-05-17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5世纪以来,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洲人种的分布

1)材料一中美洲人种构成有何变化?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1868年买办出身的徐润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宝源祥茶栈,对上海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茶叶贸易进行控制,源源不断的向各国洋行提供合适的出口货源,谋取高额利润,有人称徐润为“中国近代的茶王”。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从福州出发的茶船数量从同治十年(1871年)3艘增至同治十一年的34艘。

1886年,中国茶叶的输出量达268万担,创茶叶出口的最高纪录。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中国茶叶出口量剧增的原因。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接在一起……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进世界联系加强的科技因素。

4)综合以上信息,概括近代世界联系加强的主要特征。

难度: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从单一到多元。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种族灭绝政策;欧洲人移民;黑奴贸易。(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需求量的增加;列强买办的勾结;交通条件的改善;通商口岸的开放。(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信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普及。

4)以欧洲为中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亚非拉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的推动;日益加强,逐渐深入。(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请回答: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一  三张历史照片 

天安门前的游行活动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三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材料二  200812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以概括)

难度: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使用次数:19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⑴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经验教训: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确实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 17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分析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的原因有哪些?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4)中、西方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其影响有何不同?

难度: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状况: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从西方输入高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

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科技领先;对外交通发达。(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中国)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欧洲;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

3)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区别:古代交流是平等的;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的、不平等的。   影响:古代交流增进了友谊,传播了文明;近代交流一方面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传播了西方先进文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二、选择题 (共30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难度: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使用次数:19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2.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写道:“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主要是因为英国  (    )

A.地理位置优越,海外贸易发达            B.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C.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D.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工厂”

难度: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使用次数:17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本卷还有2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33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3
69.69%
基础
10
30.3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3
9.09%
选择题
30
90.9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6.06%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2
6.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2
6.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
3.0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3
9.09%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2
6.06%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
6.0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戏曲艺术
1
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1
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6.0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5
15.15%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3.03%
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1
3.03%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主要经济政策
1
3.03%
古代中国的经济
3
9.09%
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1
3.0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洁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