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
——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1分)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2分)
(10分)(1)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3分)
(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1分)
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任一点1分)
(3)品质:知错就改。(1分)
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任两点2分)
(4)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分)
(10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后人对他们的认识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这样,还能说克伦威尔是真正的革命者吗?他还能算是一个矛盾人物吗?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材料二 在拿破仑统治区,人身依附关系、等级制度、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均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资产阶级的平等、宗教自由……实行行政集中化并设立了新式的、各司其职的政府部门以取代封建特权和由此而产生的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一切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年轻的天才皇帝的敬慕。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作者评价克伦威尔的史实依据。(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备受德意志地区人们敬慕的原因。(3分)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在认识历史人物活动方面的不足之处。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4分)
(10分)(1)克伦威尔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3分)
(2)原因:拿破仑发动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实行行政集中化,改变四分五裂局面。(3分)
(3)不足:材料一:着眼于人物的局限性忽视其进步性;
材料二:只看到人物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没有看到其局限性。(2分)正确方法:应该全面、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并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2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3分)
(10分)(1)原因: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任答2点,共2分)
(2)目的:加强国家对地方管理;恢复社会秩序;服务于帝制(或巩固统治)。(3分)
(3)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等同法律效力原则。(2分)
(4)贡献: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稳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答2点,共2分)
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1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袭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旧式的起义,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1895年
材料二 如此政权,能有什么选择?更何况它还在外国政府和资本家的重重隔离之下,国家的资产及投资,也被革命尽数征用。说起来,“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已经毁于1920年的苏联经济上,成就极为出色。……一般而论,它还是如它在1913年般,仍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国家,这个比例庞大的农民人口……他们的动向意愿,左右着俄罗斯的经济前途。……“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业建设。……“新经济政策”注定会走上一个死胡同。这个由国家掌舵,靠农民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注定不能长久。身为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其内部与“新经济政策”不合的政策实在太强……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风雨,反复冲刷的,是这样一个根本主题:中国怎样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都不能回避这个主题。伟大而深刻的爱国主义者,总是善于把这个主题转化为自觉的历史使命。影响世纪进程的三位领导,正是站在时代前沿去接力世纪主题、扛起历史使命的人,历史抛给这些伟人同一个主题,但寻求起点、探索道路和实践方式却很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有一条主线,具体内容却各有不同。
——陈晋《大时代的脉络与记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对“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进行了怎样的修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行修正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导致“1920的苏联经济”被摧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作者对列宁时期的新经济致策做了怎样的评价?(3分)
(3)材料三中三位伟人肩负的历史使命的“一条主线”是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具体内容”。(4分)
(10分)(1)修正:由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议会斗争。(1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无产阶级斗争形势的改变。(任答2点,2分)
(2)原因: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任答1点,1分)
评价:新经济政策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但不符合俄国国情,必将被取代。(2分)
(3)主线:实现中国的现代化。(1分)
不同: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每点1分,共3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
材料二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世纪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打工也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受限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三 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社长尤尔根·施特隆普说:“现在,马克思又成为时尚。我们看得非常清楚,现在马克思的书非常热销,我们预计到了今年年底,销量还会增加很多。因为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本书作圣诞节的礼物。”现在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者,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义的幸福诺言并没有发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分)
(2)材料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3)联系材料三并结合当今现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为何重新成为“时尚”?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10分)(1)必然性:①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时代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②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③科学研究的突破,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来源。(4分)
(2)发展的原理:举例:列宁主义(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2分)
(3)当今世界经济危机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当前欧洲经济不景气引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怀。(2分)
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武器。(2分)
本卷还有3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lijun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