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其所列的劳动工具的简单性和劳动力的简单性,再分析凭这样简单的条件,其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我们可以判断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小农经济的顽强的生命力,所以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阐述了中国近代三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局面,但并没有说明哪一种经济形态占主体,所以②和④不对。根据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里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方,①对。从题干来看,中国分为工业经济、畜牧业经济、农业经济三大类,这是明显的区域差别,所以③对。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经济格局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所强调的主旨含义。
下图《来自家乡的喜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幅漫画,画中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B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漫画,关键信息是“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说明农民对土地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联系题干所给时间——20世纪80年代。这应该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但漫画中所述不太准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对土地只拥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做出实行这种制度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为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辛亥革命成功使女子获得了解放
C.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体现了女子社会地位和所受教育的变迁,并不包括男子,也不涉及整个社会,所以排除A。注意题干中时间——晚清时期,排除B。这种倾向上的改变并不代表“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排除C。题干所阐述的女子“贤妻”、“孝女”的形象是局限于家庭范围内,“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超出了家庭范围,这是一种思想观念与教育意识的改变,答案为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国民教育的角度考虑这种以《中国女报》为代表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倾向性改变。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将要统治世界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可知西方人认为哥伦布传播欧洲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并指向了欧洲统治世界这一主题,所以①对。从“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可知欧洲主流社会对哥伦布的另一个角度的认识是他是一个天主教的强有力的传播者,所以②对。从题干中对哥伦布的评价分析,没有关于他是一个掠夺者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助推者的含义,所以③④不对。答案为A。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理解题干主旨。
本卷还有2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赵弘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