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1、解析:选C。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乙体现了黄宗羲工商皆本、“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2.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刊文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两者思想是相通的,故选A。
3.《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禀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材料反映了孔子对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孔子将救助饥民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②正确;救助饥民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但孔子却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③正确;救助饥民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因素,所以用“充分”两个字不恰当,故排除④。答案为C。
4.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尚贤”、“非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解析:选A。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人物思想特点的能力,④明显不符合儒家思想特点。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A项。
5.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能力。“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本卷还有3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孙巍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