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用石斧和骨镰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后用火焚烧,故①③都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A选项正确;耧车属于西汉时期的农业工具,故②错误;曲柄锄属于铁农具,也在西汉时期,故④错误,故BCD都排除。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难点在于对“刀耕火种”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正确认识到“刀耕火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业耕作方式,并与相关的农业工具相联系,同时,对于其它时期的农业工具能够正确再现并加以区别。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
【详解】
根据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C项正确;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犁牛耕,商周时期的是石犁而非铁犁,故B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故选C。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B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依据材料“协田”、“千耦其耘”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集体劳作,依据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这体现的是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个体农耕,所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农业耕作方式,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将中国古代农业与世界农业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由此可以推知
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D
【解析】
据材料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据考古“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信息,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体现了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佐证,D正确;据材料中不仅有文物史料,而且有文献史料,A观点不全面;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祭祀的礼器,而非农具,B错误;据材料可知商代已有牛耕和铜犁,但材料没有反映铁犁出现,因此不能说明铁犁牛耕始于商代,C错误。
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
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
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
C
【解析】
从材料“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可以看出,商代对雨水的记载比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降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在商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节气,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朝对雨水的记载,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的作用,故D项排除。
本卷还有9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梅菊兰竹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