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其他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89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人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义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人兴十木之役。’丁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政府无偿救济,力求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C

=
类题推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难度:
使用次数:178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成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易安旦夕,歌舞河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恃,人无固志,好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1898129,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他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  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

材料三“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尤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有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黄遵宪评戊戌变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背景。材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

   2)材料三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5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东西方人民习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图相沿的习惯历数千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含,……才能调合适宜。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作、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诸工作场”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 内务卿,积极推进殖民产业兴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政策)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利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通崇拜。                                           一一一《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富国强兵”是明治政府三大政策之首(另二大政策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是“强兵富国”,其主要措施就是改革旧军制,建立新的近代军队及军人精神……。明治政府以赎买方式取消了武士身份等级及财产特权,武士阶层也随之瓦解。但因武士精神——武士道对明治政权的统治尚有作用,故武士道并未随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消亡,反而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伦理利扩展为国民普遍道德伦理的武士道。尤其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遂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

明治时代的武士道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进行了扬弃转化。其舍弃和变化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将以前分别效忠各自主君舍弃,转而强凋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个人,即由多元化转为一元化的效忠对象。《军人敕谕》宣称“日本军队世世代代由天皇统率”,军人的责任在于“保证国家,维护国权”。《教育敕语》则要求日本臣民走上战场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二是打破重义轻利的武士道传统观念,提出“士魂商才”方针。“士魂”,即武士精神,核心是“忠君爱国”:“商才”,即经商之才。三是舍弃江户时代提倡的圣人之道,崇拜残忍,歌颂殉死“玉碎”。

根据材料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简述此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对外国文明“当取则取”的取法侧重,并归纳日本“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做法特点。

3)据材料四看日本对本土“武士道”文化取舍的立足点何在?改造后的“武士道”精神实质如何?

   4)这一时期的内外取舍是否使日本调和适宜?并据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护肤液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