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回到俄国,并发表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革命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A
①二战后,英国政府信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国家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1979年,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②二战后,法国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方针,在发展过程中,法国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③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没有对联邦德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而是废除以行政制为特征的中央统治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同时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有,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有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④二战后,日本实行统治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⑤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出现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但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国家 | 模式 | 特点 | 内容 | 结果 |
英国 | 混合市场经济 | 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
①1945—1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模式形成),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有化和福利制度 ②1979年后撒切尔政府 |
|
法国 | 计划指导型经济 | 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 ①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②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1990年,法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 |
联邦德国 | 社会市场经济 | 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②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
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②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③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
60年代中期,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 |
日本 | 政府主导型经济 |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经济 | ①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
1987年,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战后联邦德国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局势比较稳定;
③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⑤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2、外部原因:
①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②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2、外部原因:
美国的经济扶持,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我国可以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1、注重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政府注意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节和指导;
3、注意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和正常秩序;
4、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
5、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6、注意学习和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等。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