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集中反映了国家性质和社会性质。
材料一:秦律称:“凡法律令者,以教遭(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冬于为善也。”
《大明律·序》称:“联有天下,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反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2002年10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共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该《法典》概括了我国现有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侧、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等。涵盖了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和非诉讼程度法等七个方面,现已出版83卷。该《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事、刑事、经济、行政和诉讼等方面的基本法律为核心,以各种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内容的法律框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和《大明律》在指导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并据此概括我国封建社会法律的特点。
(2)材料二、三各反映了中国的政治体制的什么变化?指出变化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的特点。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法律的发展趋势。你如何评价这种趋势?
(1)相同之处:以律法规范人民的活动(或以法束民)。
特点:律法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①材料二(《临时约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作用:给人民-定的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②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形式。作用: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法典》特点: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涉及多个领域,全面周密,内容广泛,与国际接轨:体现了中国特色及“依法治国”的思想。
(4)趋势:由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各种法律制度配套更为全面,民主性更为鲜明。认识:是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真正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说明社会主义为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创造了条件。
1982年宪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现行宪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措施:
①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