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提出“重本抑末”而黄宗羲则提出“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指出两种经济思想的不同之处,说明其所以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你如何评价这两种思想?
答:(1)商鞅的思想以农为本,奖励农耕而限制工商业。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是重要的本业。(2)商鞅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期,处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程度较低,而且农业较稳定,可保证财政收人和统治稳定。黄宗羲生活在封建社会后期,自然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侵蚀,工商业较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商鞅的思想有助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的稳定,但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黄宗羲的思想对于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国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
“江南”:
“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教材中所指的是广义上的江南。“江南”的含义: “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教材中所指的是广义上的江南。。
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的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南方少数民族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南方政权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4、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集中在北方,南方的战争多为统治阶级内部,为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5、南方优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蕴含了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6、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影响。“永嘉南渡”不仅是北方百姓的南移,北方的士族大姓,甚至是晋朝政府的南移,也为江南的发展带去了大批人才。
7、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的流民组要集中在荆州和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及岭南等地,为了重建家园,求得安定的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经济开发愿望。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