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古代史
>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20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

2)在世界近代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各给它们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唯一且很难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因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2/3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就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材料三: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h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3)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4)分析东北地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

5)计算黑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并说明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材料五:进入2005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力度。突出特点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材料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数字的增长,擅自扩大建设用地,盲目兴建开发区或工业园区,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减少,仅在1996年至2002年,我国耕地年均净减少1027万亩,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6)联系材料四和材料五,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谈谈怎样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7)结合材料六,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答案:思想:存百姓思想(或民本思想)。实践: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租庸调制,兴修水利;戒奢从简;力行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员进贡珍奇宝货。

(2)答案:法国: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这就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造成了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美国: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支付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有利于西部的开发,为美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大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统一征收地税。正式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3)答案:加强水土保持:进行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等;培肥土壤;秸秆还田,施有机肥、草肥等。

(4)答案: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或答: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为一年两熟)。

(5)答案:黑龙江省人均谷物产量为1524千克,江苏省人均谷物产量为434千克。主要原因: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6)答案:①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③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④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

(7)答案:①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中央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具体情况,为维护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的定义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的知识扩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的知识导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状况: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的知识点拨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铁农具和牛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

1、经济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政治上:使得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的知识拓展

我国最早使用铁农具的记载:

我国铁农具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又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用来制造韧性铸铁农具,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这项发明比西方早2000多年。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的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过程。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8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陈洪清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