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其他
>
其他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4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根据材料和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我国某省轮廓图,图中A处附近河流上著名的物质文化景观是        。其主要功能有            

2)简要评价上图中A处河流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现代中国农村的“第二次革命”。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革历程十分曲折。

197711月,安徽《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规定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四川也制订了《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特别肯定了四川农村不少地方已经实行的“定额到组、评工到人”的办法。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允许“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但强调“不许包产到户” 。几乎同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神情隐秘而带悲壮地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804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政策要放宽……有的可以包产到组,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随后,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对“包产到户”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解释,“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铺开,“大包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农村最“热”的词。

根据《四川日报》2008912版组编

3)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从文革结束到1982年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安徽风阳小岗村的做法为什么在当时得不到肯定?

4)与改革前的农村经济体制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带来农业经营方式、产品分配形式、产业结构怎样的变化?

    5)你怎样看待这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材料二  农村改革30年来一共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这步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这步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必将能巩固第一、第二步改革的积极成果,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6)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分析阐明我国为什么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材料三  200810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要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必须紧紧抓住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全会认为,新时期我党及时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此前,在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曾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广泛征求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认真听取意见并作修改的基础上,国务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提请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讨论通过。

7)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认识。

查看答案
题型:简答题
知识点:其他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都江堰  防洪、灌溉(填一个即可得分)

2)有利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A处河流下游为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光照不足。

3)从允许实行包工到组、联产计酬,反对包产到户发展到同意包产到户。认为不符合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原则,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4)经营方式方面,从集体生产到分户自主经营;产品分配方面,从平均主义到自负盈亏,在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前提下自主支配产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产业结构方面,从较单一种植走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兴起,农业趋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5)适应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兴起而且产值逐渐超过农业;为农村致富和逐步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能促进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改革就是要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的内容使之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就是要改变那些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改变农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管理体制和活动方式,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决策,是科学执政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广泛征求党内外各界意见是民主执政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策被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意志,是依法执政的表现。

=
类题推荐:
其他
难度:
使用次数:17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老公在读MBA,儿子在看NBA”;“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Google”。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同时又保持本民族特色的特点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成就最主要表现为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分)

4)“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俄国十月革命正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请概述它的世界意义。(3分)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制度和文明出现激烈的竞争,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列出美苏两国“冷战”的表现(措施)。(6分)

5)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2分)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其他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陈三圆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