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 )
①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②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③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④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不太平”可知①正确。“什么地方都要钱”可判断③正确。“非常难”说明②正确。④自然经济完全破产与事实不符,故选D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生产和产品价格状况
地点 | 80年代初状况 | 80年代末状况 |
山东 |
|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3两多 |
浙江鄞县 | 家庭纺织业发达 | “百里不闻机声” |
江西 | 茶叶每公斤700文 | 茶叶每公斤640文 |
广西 | 桂皮每50公斤白银7~8两 | 桂皮每50公斤白银8~9钱 |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的分布状况
企业性质 | 行业 | 工人人数 |
外商 | 近代企业 | 34000人 |
洋务 | 军事工业 | 9000至10810人 (江南制造总局一厂有工人2000人) |
民用工业 | 5500至6000人 | |
采矿业 | 16000至20000人 | |
民族资本主义 | 近代企业 | 27250人(厂均100人) |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主要华资近代企业分布状况
地区 | 性质 | 企业名称 |
京津地区 | 洋务企业 | 天津机器局 开平矿务局 |
民族资本企业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
长江流域 | 洋务企业 |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安庆内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 |
民族资本企业 | 上海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吞并) 南通大生纱厂 | |
东南沿海 | 洋务企业 | 福州船政局 基隆煤矿 |
民族资本企业 | 陈联泰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的何种经济变化?造成变化的外部因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产业工人在中国最早出现在何时何地?他们的人数在19世纪90年代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19世纪晚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