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近代史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39
更新时间:2013-05-20
纠错
1.

36分)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既是古代政府稳定统治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隋主为君,不恤民事,君臣失道,民叛国亡,公卿贵臣,暴骸原野,毒流百姓,祸及其身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为本。”“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摘自《贞观之治》

1)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从民本思想的角度对唐太宗的言论进行解读。(8分)

唐太宗认识到隋朝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 2,主张以民为本。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2。组织修订《唐律》,慎用刑法,大量减少死刑条款2。民本的统治思想造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对后世政治也产生积极影响。2

材料二  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经常地失业大军,马克思称之为相对人口过剩或产业后备军。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和廉价童工、女工的使用,是工人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1839年英国42万纺织工业工人中,成年男子不到1/4,而妇女占242000人,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者超过80000人。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以棉纺业为例,1806年女工的平均工资比男工低63%强,童工的工资更少。

——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下层人民的民生却日益恶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造成人工阶级相对贫困化?(8分)

机器的使用2,手工业者破产2;失业人口增加2;女工童工的使用导致工资水平下降。2

材料三  工人运动的发展,上街游行、罢工、流血斗争、公会组织、政党和运动。所有这些,在各个国家改变了力量对比,工人阶级自此具备了分量。这个新的力量对比,解释了1920世纪初劳动人民的新利益。在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力量对比导致了实际工资的增长。德国实际工资平均增长了1/5,法国国际工资平均增长了2/5。同时,劳动时间缩短的趋势也显著发生。一些作者强调了在这个时期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均产值的增加,使得这些让步成为可能,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没有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些让步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

                                               ——摘自M·波德《资本主义的历史》

319世纪后期以来,西欧工人的民生状况得到改善。依据材料三分析改善的原因。(8分)

工人运动发展迫使资产阶级做出让步,2工人工资水平提高,劳动时间缩短。4生产技术进步,人均产值增加。2

4)阅读下表,以论北京票证的兴废为题写一篇历史短论。(12分)

年份

大事记

1953

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北京市实行面粉计划供应,凭面粉购买证供应面粉。

1955

国务院公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的暂行办法。北京市开始使用地方粮票,全面推行粮食定量供应。

1984

国务院规定,农民的粮食完成交售任务后可以上市。以后,国家逐步理顺购销价格,国家定价逐步转向国家指导定价,粮油出现多种经营局面。

1993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北京市取消实行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凭证票定量供应制度。

写作要求:体现本大题的主题,结合史实,充分使用材料。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唐太宗认识到隋朝暴虐而亡的历史教训 2,主张以民为本。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2。组织修订《唐律》,慎用刑法,大量减少死刑条款2。民本的统治思想造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对后世政治也产生积极影响。2

2)机器的使用2,手工业者破产2;失业人口增加2;女工童工的使用导致工资水平下降。2

3)工人运动发展迫使资产阶级做出让步,2工人工资水平提高,劳动时间缩短。4生产技术进步,人均产值增加。2

4第一层次:扣住民生主题,对票证的兴废分析充分,912

第二层次:未扣住民生主题,对票证的兴废分析较充分,58

第三层次:未扣住民生主题,对票证的兴废分析不充分,04

参考要点:

实行票证制度的的原因:物资短缺,计划经济。

实行票证制度的作用:保证了物资和粮食的基本供应,保证基本的民生需求。

废止票证制度的原因:农村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发展,商品供应充足。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要求。

对废止票证制度的评价: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的定义

 

◎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的知识扩展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的知识点拨

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行业之中进行原因: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

工业革命概况:

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
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②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骡机、水力织布机
③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
④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

珍妮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这是因为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之后,有更多的机器被发明出来并得以应用,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

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  

◎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的知识拓展

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
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又如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1710~1795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
(2)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6页)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就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的教学目标
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飞梭”“珍妮机”。
2、能够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4、能够分析工业革命的特点。
5、能够理解英国的圈地运动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综合运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10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难度:
使用次数:183
更新时间:2021-07-19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3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袁文俊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