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些引发了各界热议。
学者持有的另一种意见 此项研究在众多证据的支持下公布学术成果,似乎并无不妥,之所以招来众多质疑,是因为学界存在着抄袭造假的现象,影响了公众对学术成果的信任度。
材料一 材料二
问题:(10分)
请回答:
(1)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个与曹操有关的史实。(2分)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4分)
(10分)(1)答案1;基于历史事实的回答。(2分)•赤壁之战、屯田。其他答案:出自小说等的虚构情节。(0分)
(2)对史料性质的分析(2分)答案1:区分了证据的来源或判断证据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2分)•石枕等都不是直接证据,是二手材料。•考古上还未找到直接可以确证曹操身份的资料。
答案2:基本抄材料。(1分)其他答案。(0分)
对考证方法的分析(2分)答案1:从文献与考古一致性的角度进行分析。(2分)
•没有达到两重证据的印证。•文献记载复杂,与考古地点不吻合。
答案2:缺少相互印证或一致性的含义。(1分)•文献记载复杂。其他答案。(0分)
(3)知识能力层面(2分)答案1:完整回答文献“三长”。(2分)•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答案2:回答不完整。(1分)•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识。其他答案:笼统回答。(0分)
•史学家应具备科学方法、理论道德品行层面。(2分)答案1:准确写出“史德”这一关键词。(2分)其他答案:笼统回答。(0分)•史学工作者应具有职业道德。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遗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布范围:
根据目前的资料,二里头文化的遗址总数约250处,经过正式发掘的约50处.其分布中心是在河南省中、西部的郑州、洛阳地区和晋西南的运城、临汾地区。向西突入了陕西关中东部、丹江上游的商州区,南及豫鄂交界地带,东到豫东南一带,东北至沁河岸旁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1、寻找夏文化
(1)背景:顾领刚等学者疑古;中国近代考古学的探索途径
(2)考古: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遗址
2、发现二里头遗址
(1)徐旭生对“夏墟”的考古调查
(2)河南偃师二里头成为考古重点
3、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1)发掘过程及成果
(2)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
1、丰富的文化遗存:遗迹、遗物、墓葬
2、宏伟的宫殿
(1)一号宫殿基址: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宫殿建筑基址
(2)二号宫殿基址:陶管排水
3、形制多变、种类繁多的陶器:质料;形制;纹饰
陶器群的主要特征:
(1)流行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少见黑陶。
(2)纹饰以绳纹为主,其中一、二期时绳纹和篮纹并重,有部分方格纹;三、四期基本不见篮纹、方格纹。
(3)器物组合:炊器以深腹罐、圆腹罐、散、鼓腹扁三角形足的鼎为主,三、四期有实足尖饰绳纹的晶,但鬲在炊具中不占主导地位。酒器以觚、爵、盉为土,食器以豆、三足皿为主,一、二期时还有。食器以豆、三足皿为主,一、二期时还有圈足盘,四期常见簋。
盛储器主要有口径小于或等于肩径的大日尊、折沿盆、卷沿盆、刻槽盆等。
二里头文化的性质:
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关系到夏商考古和夏、商在考古学上的分界。经过多年的讨论,现己基本达成共识,即二里头文化的主体属于夏文化。目前的分歧主要在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是属于夏文化还是属于夏遗民文化:夏、商分界是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之间至迟在第四期前、后段之间,还是在第四期之后。
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
1、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1)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使夏史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2、夏朝年代标尺的基础
(1)二里头遗址分期与常规14 G测年
(2)二里头文化分期研究是建立夏朝年代标尺的基础
3、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在认识夏史中的重要作用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
1、二里头遗址是夏都还是商都:都邑遗址;夏都遗址;商都遗址
2、二里头遗址的性质
(1)观点一: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
(2)观点二:一至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