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古代史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0
更新时间:2016-08-06
纠错
1.

2.《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概括材料主旨大意的能力。材料的大意道家坚持清净无为,民众就会安分守己,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从而达到社会大治的效果,所以材料是在强调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和作用,AD是儒家学派的主张,B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
类题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难度:
使用次数:139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ijia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