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C
【详解】
材料“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也”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特征及原因:
特征:
1、黄河流域: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2、长江流域:以水田稻生产为主。
原因:
南方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相对南方干旱,适宜粟麦类作物的生长。
总的说来,南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这种农业生产的格局。
精耕细作的表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
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时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婚姻观念 | 中国 | 西方 |
婚姻目的 | 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 | 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 |
择偶标准 | 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 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
夫妻关系 | 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 | 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