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时期 | 内容 | 出处 |
北魏 |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 | 《魏书·食货志》 |
隋朝 |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 | 《隋书·食货志》 |
唐朝 |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 《册府元龟》 |
A . 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 . 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 . 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 . 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
【详解】
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在北魏、隋朝、唐朝时期所推行的 “均田制”下,老百姓都得到了一定的土地,在此基础之上,社会经济一定相比较之前会有较大的发展,故选C;题干论及的是农民的授田数量,而不是社会人口的增加,排除A;题干论及的是在均田制之下,百姓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不是耕地的减少,排除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排除D。
梭伦改革基本特点:
梭伦改革的特点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政策.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进程: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2、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利克里改革,标志着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梭伦改革中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
恢复公民大会设立四百人会议与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克里斯梯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梭伦改革之所以会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是公元前8至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致使雅典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危机。在当时,在政治上,贵族不仅占据了所有重要的国家官职,而且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平民则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由平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在经济上贵族还控制了城邦的经济命脉,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纷纷破产,无力还债的平民债务人及其家属从此被束缚在土地上,被迫向债权贵族交纳六分之五的收成作为地租,自留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六一汉”。此外,所有的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平民本人及家属因债务或交不起地租而沦为债务奴隶。由此,平民的反抗不断出现,并酝酿出公元前632年的“基伦暴动”。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司法执政官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把当时的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然而,该法典仍然维护贵族既得利益,如允许债务奴役,对偷窃蔬菜水果者均处死刑等等,被后世称为“血腥法律”,不可能化解雅典所面临的政治危机。
其二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兴起,促进了雅典的社会政治改革。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与外贸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逐渐形成。他们不满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要求参与城邦政治,并卷入了当时的政治纷争。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一般住在沿海地区,被称为“海岸派”,他们不像“平原派”的旧贵族那样靠放高利贷、收地租和奴役债务奴隶来牟利,而主要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
他们一方面对无法参与城邦政治强烈不满,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
另一方面因经济上富有,也反对属于下层平民的“山地派”彻底改革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不过,在反对贵族专权上,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是一致的,他们借助于平民的力量向贵族施压,呼吁改革。
正是在上述社会历史背景下,梭伦登上政治舞台而发动改革。他社会阅历丰富,具有振兴雅典城邦的政治理想。在收复为墨加拉侵占的萨拉米斯岛的斗争中,梭伦既激发了雅典公民的爱国主义激情,也树立起良好的政治形象,由此而在公元前594年被推选为首席执政官,全面推行改革。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