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实行了三省制度之后,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争权夺利,唐朝对中枢进行了调整,设置政事堂作为三省共同的议政机构,遇有意见分歧,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
A .加强了宰相权力 B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 .完善了官僚制度 D .限制了君主专制权力
B
【详解】根据材料 “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 …… 遇有意见分歧,由皇帝裁定 ” ,表明政事堂的设置能够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项正确;政事堂设置分割了相权, A 项排除;政事堂的设置完善了宰相制度,不是官僚制度, C 项排除; D 项表述错误,无法限制君主专制权力,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盘庚迁殷原因:
①人类刚刚迈过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此时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比较小。一旦发生天灾,轻则生活环境毁坏殆尽,重则整个群体就此灭亡。正因为如此,那时的国家经常为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所逼迫,四处迁徙,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这是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之一。
②连绵不断的政治动乱,大大削弱了商王朝的统治,“九世之乱”后,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商王朝陷于内外交困的危机之中。盘庚当政后,为了扭转动乱局面,于公元前1300年,不顾旧贵族的反对,毅然将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
③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深知都城位置的重要性,因此即位以后就下决心要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再次迁都,以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实现商朝的长治久安。
盘庚迁殷意义:
盘庚迁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从此商王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邑”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灿烂的新时期。殷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历尽沧桑,变成废墟,称殷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11座商王大墓,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片和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骨角器,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文化状况。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