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见解、观点也难免人有各异,相互间 “ 日有争论,纷纭不决 ” ,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以致贻误事机。为此,乃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端。由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
A .消除部门间的矛盾 B .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C .削弱了宰相的地位 D .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
【详解】根据题干 “ 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以致贻误事机 ” 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影响了行政效率,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能够提高行政效率, D 项正确;政事堂将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并不能消除部门间的矛盾,排除 A 项;题干为中央官制的变化,不能体现地方权力变化,排除 B 项;政事堂的设立未体现宰相地位的削弱,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盘庚迁殷原因:
①人类刚刚迈过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此时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比较小。一旦发生天灾,轻则生活环境毁坏殆尽,重则整个群体就此灭亡。正因为如此,那时的国家经常为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所逼迫,四处迁徙,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这是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之一。
②连绵不断的政治动乱,大大削弱了商王朝的统治,“九世之乱”后,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商王朝陷于内外交困的危机之中。盘庚当政后,为了扭转动乱局面,于公元前1300年,不顾旧贵族的反对,毅然将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
③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深知都城位置的重要性,因此即位以后就下决心要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再次迁都,以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实现商朝的长治久安。
盘庚迁殷意义:
盘庚迁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从此商王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邑”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灿烂的新时期。殷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历尽沧桑,变成废墟,称殷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11座商王大墓,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片和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骨角器,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文化状况。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