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程(狄)遇之。孝公于是布惠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垄断资本工业政策,建立了大量的政府企业机构,这些工业对民营工业的排挤是战时民营工业难以成长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内战和恶性通胀等大环境下,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工业,都无一例外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
1946 年,在中国共产党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之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就已经开始。 ……到 1952 年年底,除了西藏等部分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真正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引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实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 “ 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 的磅礴气势,结合所学,概括其布局特点。
(2) 阅读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40 年代末民营工业 “ 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 ” 的原因。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例,扼要说明 “ 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 。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 写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向中国共产党确立这项 " 基本经济制度 ” 的会议的名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 “ 功能定位 ” 。 ②"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 回顾历史,写出 1985 年中共中央确定的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战略方针,扼要阐述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论断的重大意义。
(1) 变化:由弱国变为强国。
原因:商鞅变法。
特点:整齐严密;体系完整;兵种齐全。
(2) 原因:官僚资本的压迫;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说明:实现 “ 耕者有其田 ”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选择 ①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议名称:中共十五大。
功能定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选择 ② 战略方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意义: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 “ 科教兴国 ” 战略的理论基础。
【详解】( 1 )变化:根据材料 “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 …… 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 …… (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 及所学知识可得,秦国实力由弱国变为强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由于商鞅变法的进行,为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特点:根据材料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 “ 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 的磅礴气势及所学知识可得,整齐严密;体系完整;兵种齐全。
( 2 )原因:根据材料 “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垄断资本工业政策,建立了大量的政府企业机构,这些工业对民营工业的排挤是战时民营工业难以成长的重要原因 ” 可归纳为,官僚资本的压迫;根据材料 “ 不过,在内战和恶性通胀等大环境下,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工业,都无一例外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 ” 可归纳为,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说明:根据材料 “ 到 1952 年年底,除了西藏等部分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真正实现了 ‘ 耕者有其田 ’ 。 …… 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 及所学知识可得,实现 “ 耕者有其田 ”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3 )根据材料 “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 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 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两个目标都可以选择,相对比较灵活,只要说明合理符合题意即可。选择 ①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名称:中共十五大。功能定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选择 ② 战略方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意义: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 “ 科教兴国 ” 战略的理论基础。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