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
问题:(7分)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代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近代学者把上文最后三句概括为哪一名言?(1分)
(2)“亡国”与“亡天下”两者的内涵分别是什么?(4分)
(3)为何说后者的爱国主义比前者上升到了新境界?(2分)
答案:(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分)
(2)“亡国”内涵是改朝换代(或亡封建王朝、亡家天下)。(2分)
“亡天下”内涵是道德沦丧、民族精神消亡。(2分)
(3)由忠君报国的思想发展到抨击专制主义,强调伦理道德、关注民族前景。(2分)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主张: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b.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及思想特点:
1、简介: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军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2、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他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说:“……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明夷待访录》)。
他认为:“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明夷待访录》)。“……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明夷待访录》)。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来限制君权。
此外,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
黄宗羲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 (1610――1695年) |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
顾炎武 (1613――1682年)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
王夫之 (1619――1692年) |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
伏尔泰 (1694――1778年) |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
王夫之 (1712――1778年) |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5分)
(2)上述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