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为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
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
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
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
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
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
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详解】
(1)唐朝:根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根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搅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后出现问题,削弱中央集权。宋代:根据“革除前朝之弊,上中命诸州”得出实行改革、削弱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根据“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得出监督地方行政;根据“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得出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元朝:根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央。
(2)根据材料并结合前一问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矛盾长期存在,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改革与创新、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社会观念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并说明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影响:英国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不断提高生产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王权日益衰落,议会的权力进一步强化,社会等级观念的逐渐消失,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经济上自由主义思想适应了英国侵略扩张需要,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产阶级极力扩大生产,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革命发生并最终促成了英国全面向近代社会转型。
史料价值:第2段材料是研究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影响工业革命发生的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第1段和第3段是第二手史料,要谨慎使用。
【详解】
影响:根据“金钱是十六世纪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当时在最冒险的企业和投机活动中产生了真正的狂热病”,可分析得出英国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不断提高生产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根据“《王位继承法案》规定”,分析得出王权日益衰落,议会的权力进一步强化,社会等级观念的逐渐消失,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根据“自由主义盛行”“亚当•斯密”,分析得出经济上自由主义思想适应了英国侵略扩张需要,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根据“把赚来的钱都用于扩大经营,以获取更多财富”,分析得出资产阶级极力扩大生产,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根据“建立了特殊的教育体制,开设数学、外语、薄记、实用哲学等实用课程”“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分析得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综合说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革命发生并最终促成了英国全面向近代社会转型。史料价值:根据“《王位继承法案》”可知第2段材料是研究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影响工业革命发生的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根据“《十六世纪英国简史》”可知第1段是第二手史料,第3段也是第二手史料,要谨慎使用。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据材料一,苏格拉底和孟子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美德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1)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社会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新兴地主崛起,封建制逐步确立;道德败坏,宗法观念削弱;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任意两点,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泛滥成灾;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任意两点,
(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主张:影响和说服大众;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任意三点,
(4)关系:哲学依赖(或反映)时代;时代发展需要哲学。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知识即美德”归纳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依据“爱人者,人恒爱之”从人际关系归纳荀子思想观点;第二小问依据二人各自生活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加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在14至15世纪”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文化、科技等角度加以回答。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可以概括出影响和说服大众;由“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可以概括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外也还可以结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来进行阐述。
(4)由材料一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哲学、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及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发展变化来看,可以得出时代和哲学是相互影响的认识,即哲学依赖(或反映)时代,时代发展需要哲学。
点睛:启蒙运动如何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1)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批判,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二 工业劳动者年束人数(单位:万人)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与美国、联邦德国相比较,指出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
(1)趋势:农业、工业就业人口减少,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加)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崛起;经营者革命兴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不同之处:中国工业就业人口不断增加。
原因:50年代的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三大改造的实行。
新时期的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实施;工业投资的增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发展
【详解】
(1)趋势:据表格信息可知,1950年无论是美国、联邦德国农业、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都高于服务业;而1990年以后农业、工业就业人口减少,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
原因:据所学可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崛起;经营者革命兴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2)不同之处:据材料可以看到,中国自1952年—1984年的工业就业人口由533人增加到5233人,工业就业人口不断增加。
原因:结合所学50年代的原因可从一五计划的实施;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三大改造的实行等方面回答。
结合所学新时期的原因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实施;工业投资的增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为我国古代主要迁都示意图,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所指出的趋势需明确;原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至少两个,史论结合。)
趋势:
(1)中国古代都城呈现由西向东转移趋势(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
(2)中国古代都城变迁促进民族交融
(3)黄河轴线向运河纵线转换
(4)全国性政治中心始终在农耕区
(5)先进生产方式的吸引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1)根据材料“金朝从会宁迁都到燕京、北魏孝文帝从平成迁都到洛阳、顺治帝从沈阳迁都到北京”可得出中国古代都城呈现由北向南转移趋势,这主要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南方自然和社会条件优越等有关。
(2)根据“孝文帝迁都、忽必烈迁都”可知中国古代都城变迁促进民族交融。
(3)根据材料“黄河流域的洛阳、安阳到运河沿线的南京、北京”可知黄河轴线向运河纵线转换。
(4)根据材料“洛阳、安阳、南京、北京等都城”可知全国性政治中心始终在农耕区。
(5)根据材料少数民族政权内迁可知体现的是先进生产方式的吸引。
本卷还有9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baobei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