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 | 1950——1973年 | 1973——1978年 |
日本 | 14.1 | 1.1 |
联邦德国 | 7.6 | 0.9 |
法国 | 6.1 | 1.1、3 |
美国 | 4.3 | 2.5 |
根据材料说明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发展状态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前一时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前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出现了“黄金时代”;后一时期,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出现了“滞胀”现象。
(2)原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运用二战后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过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不断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②实行企业经营、股票分散化和“经营者革命”,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③实行福利制度,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扩大了社会消费。
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
(1)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
(2)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崛起(经济实力膨胀和称霸世界的野心) 。
2、概况: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3、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二战后,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过程:
(1)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反映的实质是: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2)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3)建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3、特点: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作用:
(1)积极作用:
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
④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2)消极作用:
①使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②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