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1792年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在热河行宫两次谒见乾隆帝,提出开放宁波等地为通商口岸,裁减关税等,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英国使团无功而返。下面是马戛尔尼出使途中的见闻:
马戛尔尼及使团乘坐的“狮子号”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配备有64门大炮,……礼品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座钟、八音盒、玻璃镶金彩灯、羊毛挂毯和地毯、金色马鞍和马车,还有毛瑟枪,连珠枪、利剑、铜炮、榴弹炮及装备有110门大炮的英国军舰模型。而在镇江城声势浩大的军事操演里,马戛尔尼注意到濒临坍塌的城墙,2千多名士兵随着音乐声在旌旗下接受检阅。兵士们装备了弓箭,戟矛,还有少量的带羚角枪刺火绳枪。
他们戴的头盔从远处看像金属那样闪闪发光,……而过于笨重的钢盾牌也只是用于炫耀而已,平常只是用一种藤制的盾牌。
——戴鞍钢《晚清史》
材料二 20世纪之初的革命者认为,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朝皇帝对汉族实行愚民政策,这个王朝曾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巨大灾难。孙中山认为清廷愚弄汉人的统治、压制中国的民族思想、禁止与外国相通等思想是造成中国一盘散沙局面的罪魁祸首。
孟森先生在谈到清代历史的地位时说:后代于前代,评量政治之得失以为法戒,所以为史学。革命时之鼓煽种族以作敌忾之气,乃军旅之事,非学问之事也。
——摘自刘文鹏《在政治与学术之间——20世纪以来的康乾盛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者对康乾时代的认识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如何看待孟森的观点。
(1)康乾盛世是中国社会在传统农耕文明框架内纵向维度的继续,不是横向维度的主流方向。从纵向来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改变。从横向来看,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相比较英国现代民主制度已经落后与腐朽;经济上,依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而英国启蒙思想和自然科学得到发展。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朝贡外交,这使中国丧失了最后了解并跟上英国的机会。
(2)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革命党人要求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受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影响。
对孟森观点的看法,下列观点可任选一种。
赞同:将民族革命观和政治立场带进对清朝历史的评判,是合理的但不是科学的。史学研究要排除政治干扰,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以历史经验的总结服务于社会。
不赞同:历史学必须接受现实社会的各种命题和要求。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学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对康乾时代的评判,自然要受到时代变革的影响
【详解】
(1)根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对比说明,即中国是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而英国确立现代民主制度,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而英国启蒙思想和自然科学得到发展,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朝贡外交,而英国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2)原因:根据“20世纪之初”,结合所学得出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根据“革命者认为,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朝皇帝对汉族实行愚民政策,这个王朝曾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巨大灾难”得出革命党人要求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受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影响。
对孟森观点的看法,下列观点可任选一种。赞同:根据“革命时之鼓煽种族以作敌忾之气,乃军旅之事,非学问之事也”,可从史学研究要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以历史经验的总结服务于社会等说明孟森的观点是合理的但不是科学的。不赞同:可从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学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对康乾时代的评判,自然要受到时代变革的影响,说明历史学必须接受现实社会的各种命题和要求。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大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极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不干活材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身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 主题 | 时间 | 主题 |
1933年 | 一个世纪的进步 | 1982年 |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
1935年 |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 1984年 |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
1937年 |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 1985年 |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
1939年 | 明日新世界 | 1990年 | 人类与自然 |
1958年 | 科学、文明和人性 | 1998年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962年 | 太空时代的人类 | 2000年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1964年 |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 2005年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1970年 |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 2010年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1974年 | 无污染的进步 | 2015年 |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