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吉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详解】
根据材料“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可联系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后,满清政府被推翻,共和制度建立,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也不彻底;推翻清朝依然无法挽救中国的危亡,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并未停止,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当时有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不仅仅是制度的落后,更是文化的落后,由此就开展了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人物龙凤图》:
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发现了一幅画在白色丝帛上的绘画,后来定名为《人物龙凤图》帛画。这就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这幅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古画,是葬仪中使用的旌幡,虽然已经斑驳模糊,但依然能够看到画中所描绘的情景:画中一位侧身妇女,阔袖长裙,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边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因为有一只足已经剥落,看上去好像只有一只脚,所以曾经被误认为是夔(传说夔只有一足)。有人认为,这个妇人就是墓主人的肖像,前头的龙凤正引导她升天,有的认为这幅画描绘了女巫在为墓中的死者祈祷并以龙凤引导升天的巫术绘画。还有专家认为,凤与龙的争斗代表了善与恶的斗争,女子正在为善良战胜邪恶而祈祷。究竟何者为确,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人物驭龙图》:
又称《人物御龙图》。1973年即《人物龙凤图》出土24年后,在与其相近的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帛画正中画一个有胡须的男子,身穿礼服,身旁有龙,龙尾站着一个白鸟护卫,显示主人的华贵,全图人物形象富有神采。此幅帛画的主题是表明主人灵魂升天。中国人物绘画的民族传统风格,至此已经形成。这些帛画的发现为现代人了解和研究传统绘画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已经有了关于绘画的理论论述和绘画记载。《韩非子》中提出画犬马难,画鬼魅易的观点,并记载有位画家为周君画筛米用的簸箕,上面画有龙蛇、禽兽、车马与杂物。屈原《天问》里也记有在楚庙和祠堂里的壁画中,画满了"天地山川神灵"和"古圣贤怪物形事"等充满神话幻想的形象。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