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史学热点
>
主观题分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43
更新时间:2021-01-12
纠错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材料一作者认为魏之衰弱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反驳对孝文帝的指责的?

3)通过上述材料,你对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主观题分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急于汉化,矫枉过正;崇文鄙武(重文轻武),削弱军力。

2)作者认为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符合进步趋势;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封建化)

3)中华文明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的成果;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文明进步;融合发展中要注重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等信息分析作答,可得出急于汉化,矫枉过正;崇文鄙武(重文轻武),削弱军力等。

2)结合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等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可得出作者认为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符合进步趋势;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封建化)

3)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从民族融合、民族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类题推荐:
主观题分类
难度:
使用次数:125
更新时间:2021-01-12
加入组卷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1792年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在热河行宫两次谒见乾隆帝,提出开放宁波等地为通商口岸,裁减关税等,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英国使团无功而返。下面是马戛尔尼出使途中的见闻:

马戛尔尼及使团乘坐的狮子号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配备有64门大炮,……礼品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座钟、八音盒、玻璃镶金彩灯、羊毛挂毯和地毯、金色马鞍和马车,还有毛瑟枪,连珠枪、利剑、铜炮、榴弹炮及装备有110门大炮的英国军舰模型。而在镇江城声势浩大的军事操演里,马戛尔尼注意到濒临坍塌的城墙,2千多名士兵随着音乐声在旌旗下接受检阅。兵士们装备了弓箭,戟矛,还有少量的带羚角枪刺火绳枪。

他们戴的头盔从远处看像金属那样闪闪发光,……而过于笨重的钢盾牌也只是用于炫耀而已,平常只是用一种藤制的盾牌。

——戴鞍钢《晚清史》

材料二  20世纪之初的革命者认为,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朝皇帝对汉族实行愚民政策,这个王朝曾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巨大灾难。孙中山认为清廷愚弄汉人的统治、压制中国的民族思想、禁止与外国相通等思想是造成中国一盘散沙局面的罪魁祸首。

孟森先生在谈到清代历史的地位时说:后代于前代,评量政治之得失以为法戒,所以为史学。革命时之鼓煽种族以作敌忾之气,乃军旅之事,非学问之事也。

——摘自刘文鹏《在政治与学术之间——20世纪以来的康乾盛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者对康乾时代的认识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如何看待孟森的观点。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主观题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baobei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