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指出,在世界全球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科技研究,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没有错,也是应该做的,但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中国某些科研工作者在科技研究中尚
A.存在忽视理论的短板 B.缺乏脚踏实地的情怀
C.存在盲目自大的情绪 D.缺乏虚心学习的精神
B
【详解】
根据题干中刘亚东所说的“但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我们就可以推知在现代中国,有一些科研工作者缺乏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故选B项;题干中强调的是“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说明弯道超车者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而不是说他们不重视理论研究,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说明一些科研工作者追求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与“盲目自大”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刘亚东述及了我国一些科研工作者“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说明他们具有虚心学习的精神,排除D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盘尼西林又称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一般的肺炎、肺结核,就能致人死亡,直到盘尼西林的出现。
时间 | 盘尼西林发明及应用 | 盘尼西林的价值 |
1928年 | 英国科学家佛莱明意外发现青霉菌可以抑制引发气管炎、伤口化脓等各种炎症的葡萄球菌。因无法量产,未受重视而搁浅。 | 盘尼西林被认为是二战时期26项技术革新中最重要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 |
1943年 | 美国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盟国各国未自主研制,基本都是从美国手中获取。 | |
1944年 | 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第一个卫生防疫机构——中防处研制出第一批国产青霉素,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 |
2001年 | 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两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