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近代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52
更新时间:2022-01-21
纠错
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 “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 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时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该条款的表述是否同材料一致?说明理由?

2)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分析该主权遭破坏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不一致。条约文本显示清政府只需制定一部 “公平”的关税则例即可,其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

2)关税自主权。

影响: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经济侵略),中国日益的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加速其解体。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条件。

【详解】

1)条款:根据材料“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可知,材料反映的条款是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不一致。根据材料“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可知,条约文本显示清政府只需制定一部“公平”的关税则例即可,其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

2)主权:根据材料“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可知,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被破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掌握了中国的关税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经济侵略),中国日益的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加速其解体。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条件。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虎门销烟(林则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定义

虎门硝烟含义:

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知识扩展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对中国危害泛滥,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当众销烟,为此英国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特性

禁烟运动:

1.背景:
①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影响了财政收人,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深了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危及清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生存。
②“弛禁派”与“严禁派”激烈讨论。
③禁烟呼声高涨。
2.目的:
为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3.过程:
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4.影响:
①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禁烟、反对外国侵略的愿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②英国借日禁烟运动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护鸦片走私,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知识点拨

虎门销烟中国国内形势:

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济落后。
此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政治腐败。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思想文化界沉闷。
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5、对外闭关自守。
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鸦片泛滥及对中国社会的腐蚀作用:

18世纪上半页,鸦片开始作为毒品输入中国。最早由葡萄牙、荷兰商人输入,18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成为最大的鸦片贩子,19世纪大量泛滥。
①主要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坚持进行鸦片走私贸易,极力破坏中国的禁烟法令。
②好处:
A鸦片贸易能够给鸦片贩子带来高额利润。
B是英国获取巨大财政收入和推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重要手段。
③中国因素:
鸦片贩子破坏中国的禁烟法令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与中国的腐朽堕落有直接关系。
④后果:
A在精神上、生理上,广大中国人民受到了极大摧残。
B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C进一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和虎门硝烟:

1、人民的呼声:
鸦片泛滥的最大受害者是人民,他们对清政府的明禁暗弛表示不满,受害最大的地区是广东,很早人民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1838年12月12日发生的广州万人大示威,清政府保护侵略者镇压人民的策略这次大示威是人民群众反抗侵略者的表现。
2、清政府内部驰禁派与严禁派的斗争(1836-1838)。
①驰禁派:
驰禁派代表清王朝中腐朽的大地主、大官僚阶层,他们与鸦片贸易存在密切的厉害的关系,他们不愿意放弃在鸦片贸易中所获得的丰厚的经济利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禁暗运。首先由许乃济提出禁烟效果不好为由,变通它法:
A将鸦片变成一般商品
B禁止官兵吸食
C允许内地种植。他的论调是着眼于堵塞白银外流解决封建国家的财政困难,其意符合外国鸦片贩子和本国各种牵连的要求,这种论调是与中国人民为敌的。
②严禁派:
严禁派代表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他们看到烟毒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和对封建国家造成的危机,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主张严禁鸦片。罪有代表的是黄爵滋的上书,他认为过去禁烟成效不大是因为官吏不力。他认为应采取“重治吸食,严禁鸦片”的主张。
③道光:
林则徐给皇帝的上书中有“若犹泄泄视之,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道光皇帝的态度由摇摆不定转向强硬。
3、禁烟斗争:
①林则徐反对侵略的策略思想
A.动员人民群众与侵略者起来进行坚决斗争。林则徐在沿海发现当地人民对侵略者十分忿恨,民心可用,但是他在组织团练上,要由开明绅士来组织。在组织水兵、壮兵时要“驾驽必须得法”。
B.对侵略者要劝之以理,诫之以威。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认为禁烟是正义的,他也认识到禁烟不能局限在说理范围内“英人欺弱畏强”又增集兵炮,加强海防
C.区别对待,以夷制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都以各国的利益出发,林则徐采取“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口号。目的是分化瓦解侵略者以减少压力还提出“苟以悔改,尽许回头”的口号。
D.待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根据双方力量对比提出的,因为英国有各种武器,相对其武力较弱,而不能与英军打突击战。总;这些思想大都代表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策略思想,,大多没有实行。
②英国阻止禁烟的手段:
A.包砒烟贩,阻挠禁烟
B.违抗具结,通过美国烟贩更加猖獗
C.故意制造纠纷,进行战争挑衅。

虎门销烟历史意义:  
  
1、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的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从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2、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3、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知识拓展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11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黄爵滋:

黄爵滋(1793-1853),男,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任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他在鸦片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中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难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初十日(1838年6月2日),黄爵滋在鸿胪寺卿任上,针对当时烟毒泛滥的严重情况和两年前许乃济提出“驰禁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向道光皇帝上了一个主张严禁的奏折,这便是有名的《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在这个奏折里,他从国家财政收入支绌的严重困难出发,提出若要堵塞白银大量外流,“必先重治吸食”的主张。黄爵滋这个奏折,说理清楚,剖析利害关系最为剀切,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此问题不能不进行最后的抉择。此奏折对道光帝最后决定采取严禁鸦片的政策,派遣林则徐去广东禁烟起了重大作用,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教学目标
1、了解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
2、通过英国侵略史实的分析,概括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
3、理解近代因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孙iaf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